1992 年 10 月 5 日,是当届巴黎车展开幕的日子。
进场的媒体惊讶地发现,雷诺的展台中心,被 4 辆颜色各异的 3门小车所占据。
这款前脸自带微笑的小车,叫做 Twingo,这个名字并非法语词,而是由英语 Twist 和 Tango 两词合并而来。顾名思义,它有着灵动的体验,和探戈的热情。
法国人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款小车,当时的法国汽车媒体这样写道:「Its exterior styling brings to mind nothing more than an appealing little animal,with headlamps that resemble a pair of little mischievous eyes.」——它的外观设计让人联想到一只讨喜的小动物,前大灯仿佛一双调皮的眼睛。
Twingo 把法国人对小车的理解演绎到了极致,凭借单厢造型和四个稳稳位于角落的车轮,它在 3.43 米长的车身上提供了令人惊讶的内部空间。
甚至在那时,雷诺就提出了车内第三空间的概念,雷诺 Twingo 的设计理念是「享受随行的生活」,雷诺为其配备了巧妙的滑动和倾斜后座,以及可转换成床的座椅。
为了凸显这辆车的空间之灵活,雷诺甚至找来了两个日本相扑选手,拍摄了一组惊世骇俗的反差广告。
同时,这辆车只有 4.7 米的转弯半径,再加上舒适性良好的底盘,让它迎来了在欧洲市场的火爆。
当然,内行看门道,这款车除了产品定义之外,更有意思的是引领了欧洲小车生产方式上的一些变革,比如当时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 Twingo 的收音机天线要放在后视镜底座上,而雷诺的答案是:这样设计更省线缆。更夸张的是,为了降低成本,Twingo 最初发布的时候甚至连右侧后视镜的调整手柄都给取消了。同样,这辆车刚发布时只有一个配置、一款发动机、以一个价格出售,当代在理想汽车等品牌上震惊行业的策略,其实都是雷诺当时玩剩下的。
初代 Twingo 总共卖出了 260 万辆,成为一代小车传奇,雷诺甚至骄傲地表示,Twingo 这款车从未进行过真正的改款,而只是经历了车型的几个「阶段」。
在 Twingo 的评论文章中,有外媒写道:「One of the greatest distinctive qualities of French automotive design has been its ability to propose new concepts adapted to their time.」——法国汽车设计最突出的特质之一,在于其总能推出契合时代需求的全新理念。
2025 年,这个故事又被再次上演。
11 月 6 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旗舰地标「雷诺汽车秀场」上,全新一代 Twingo E-Tech 全球首发。
顾名思义,Twingo 这次走进了纯电驱动的新阶段。
如果你是这个车型老粉的话,你一定会惊叹于雷诺的「修新如旧」,同样的自带微笑、同样的色彩斑斓、同样的百变空间,同样的小巧易开。
唯一的不同时,30 多年过去了,A 级小车反而不好卖了。
更反常识的是,小型车销量下滑这一情况的出现,并非是因为需求侧的下降,而是因为供给侧的问题。
在电动化之后,欧洲制造商做小车的成本面临三方面因素导致的飙升:纯电驱动动力总成更搞得成本、法规合规性更高的要求以及用户更高的成本。当你造出来符合这三方面要求的汽车时,消费者往往会面对价格望而却步,因此,汽车厂只能被迫去开发更大的汽车。
而雷诺,再次以法国汽车产业的深邃和灵活,找到了根本的解题之道。
Twingo 这次的答案,在神秘的东方——中国。
Twingo E-Tech 从设计到量产只用了 100 个星期,这一用时仅为之前同类车型开发周期的一半,创下了雷诺集团之最,这不仅让这辆车拥有了更具竞争力的时间窗口,更是实打实地节约了成本。
雷诺将整辆车的开发,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在雷诺集团位于法国的技术中心(Technocentre)启动,基于集团的技术优势以及专为 A/B 级电动车的电子架构设计的 AmpR Small 平台。安培引入精简决策体系,使项目从立项到定型的各阶段更为高效,为后续敏捷开发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研发。由位于中国上海的 ACDC 研发中心主导。通过与本土生态链及全新产业伙伴的紧密协作,ACDC 显著加速了项目研发进程。在这一深度链接中,行业最佳实践得以导入并融合,并最终转化为加速引擎。中国百人工程师团队与生态伙伴共同推进项目的研发工作,大幅提升效率、缩短项目开发周期,在保障 Twingo E-Tech 电动车卓越品质的同时,让该产品具备更强竞争力。
-第三阶段:量产。将在斯洛文尼亚 Novo Mesto 工厂完成。该厂通过数字化与绿色能源改造,成为雷诺集团欧洲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典范。
和以往企业只是在中国采购不同,雷诺这次的生产,学习了中国模式,加入了中国生态圈。
这一切也与雷诺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伟铭息息相关,接受雷诺中国之后,他将雷诺中国中资产的生产业务做了剥离,但向更多的中国模式展开了怀抱。
雷诺集团中国工程副总裁 Jeremie Coiffier 在向我们介绍时说,由于欧洲组织架构的复杂性,以往雷诺的决策推进要以周为单位,但是在中国,就可以实现以日为单位的敏捷推进。
而由于中国占据了全球电动车产业链底层核心的位置,在中国开发车型,可以让雷诺直接和供应商中的决策层直接沟通,项目推进的效率更加灵活。「在中国,我们与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设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与我们保持透明公开,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快速地进入 CAD 阶段,推进项目。」
立足中国,雷诺还得以保全和扩大完整的研发人才,正是由于中国电动车研发环境的成熟,雷诺招聘到了非常优秀的电动车人才,这些又帮助雷诺更好地融入了中国产业生态。
中国对于雷诺的帮助,甚至在于「胆量」。
雷诺在 Twingo 的研发中使用了「80/20 风险管控」理念,因为在华研发的速度提升,项目有了更多的试错可能,无需等到 100% 完美即可进入下一阶段,即便发现有错误,「提速所节省的时间也可以覆盖相应的损失」,可以做到更敏捷的开发。
雷诺集团中国采购负责人柏赵彭表示,为了 Twingo 的开发,雷诺中国选择了 30 家中国供应商,「电池来自 CATL 宁德时代,全车玻璃来自福耀,许多外饰零件来自敏实」,这些头部玩家依托自身的能力帮助雷诺快速完成了样件开发。
而依托中国供应链的经验之丰富、项目之多,整车甚至还可以使用一些供应链企业已经成熟的机构件、模块件,更是节省了大量时间。
最终的统计数据显示,Twingo 整车的 46% 的采购额来自中国供应商,这部分当中,「开发费用相较项目初期预算减少 50%,模具费用相比当初预计节省 40%。而所有供应商的选择过程,都是在 9 个星期之内完成的。」
雷诺的这个生态圈,也成为了雷诺的朋友圈,能够持续为雷诺提供具有中国竞争力的价格和产品。
但苏伟铭的中国计划,明显不止于此。
他说:「如果要判断一个生意的走势?简单来说就是你要判断潮流。你永远不能说「现在这个地方生意好,我就到这个地方」。你如果这么做,你永远都是走在后面。所以你一定要判断潮流。潮流在什么地方?上半场潮流是在研发,在整车,在把车子造出来的趋势。」
而在未来,苏伟铭对于布局中国的生态战略,提出了「3+I」行动框架。
3 指的是速度、未来技术和成本竞争力。
而最重要的是 I —— international,国际市场导向。
从 Twingo 开始,所有参与的中国企业已经被雷诺纳入全球采购平台,这意味着不仅在中国的项目,即便是在海外的雷诺项目,这些企业也具备了极其便利的参与条件。
甚至,其它和雷诺深度合作的中国车企,也会拥有更加便利和直接的出海帮助。
雷诺的中国故事,打破了世界对于中国产业链的歧视看法,中国速度不再是因为中国人的卷和不眠不休,而是因为中国人的先进与经验,中国能力不再只能是在中国偏居一隅,而是具备了全球发展的营养与可能。
雷诺,不仅在依托中国产业成长,更是在帮助中国产业成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