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8月22日,东风集团突然宣布了一项重磅操作:
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同时母公司东风集团股份将同步私有化退市。
消息一出,业内哗然。有人说是央企改革大动作,也有人觉得这是东风急了。
但抛开这些标签,这件事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岚图的上市,真能给新能源车市带来新变量吗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清楚。
岚图上市,东风拆家为哪般
先说清楚这次操作的核心东风集团把岚图汽车的股份按比例分给现有股东,然后岚图自己去港股挂牌交易。
这种介绍上市不增发新股,也不圈钱,说白了就是给岚图换了个身份证,让它独立单干。
这事儿听着挺突然,但细想早有苗头。
东风集团这些年日子并不好过。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虽然涨了6.6,但净利润只剩5500万,同比暴跌92%。
合资品牌销量下滑自主品牌投入加大,账面压力山大。
反观岚图呢2024年交付8.5万辆,同比翻了702025年开年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势头正猛。
简单来说,东风这是把手里最值钱的优质资产单拎出来,既能让岚图获得独立融资渠道,又能甩掉亏损包袱。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拆了祖宅,给儿子单开户口。
岚图的底气销量涨得猛,但盈利还在修炼
岚图这波上市,最大的资本是销量涨得快。
2024年全年交付8.5万辆,2025年势头更猛,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
其中岚图梦想家多次拿下新能源同级销量冠军,FREE挤进2030万混动前三。
这种成绩单在央国企新能源品牌里,确实算尖子生。
不过,光有销量不够,岚图还在烧钱阶段。
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岚图总营收从60亿涨到193亿,但亏损逐年收窄去年第四季度甚至短暂盈利。
今年17月销量同比再涨88,账面压力眼看要扛不住了。
这时候上市,明摆着是想借资本市场的钱补血。
但问题来了港股投资者买不买账
岚图估值目前定在367亿到418亿之间,按销量算,平均每辆车值30万35万。
横向对比,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港股估值也就400亿上下,但岚图有东风央企背景和华为技术加持,或许能讲出新故事。
不过港股最近对新能源车企态度谨慎,岚图想卖高价,还得看后续销量能不能持续冲高。
技术牌东风家底厚,但岚图要自己闯
岚图的另一个卖点是技术大厂。
依托东风56年的造车经验,岚图搞出了自研的ESSA原生电动平台天元架构,还有800V高压快充桩VP1000。
最近又发布岚海智混技术,宣称能让中大型混动车纯电跑360410公里,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
这些技术听着硬核,但实际体验如何以岚图FREE为例,用户反馈动力平顺续航扎实,但智能化这块还是靠华为补课。
比如新款岚图知音直接用上了华为乾崑智驾4.0和鸿蒙座舱,说白了就是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
这种模式短期见效快,但长期看,技术自主权还得打个问号。
另外,岚图的海外布局也刚起步。
虽然自称最快出海的国家队,但目前主要市场还在欧洲和东南亚,和比亚迪蔚来这些出海大户比起来,声量还小。
产品线拼全品类,但爆款还没出圈
岚图的产品策略很明确覆盖SUVMPV轿车三大品类,主打高端家用。
目前在售的有FREE梦想家,马上要推追光L知音SUV,年底还有全尺寸六座SUV。
但问题在于,这些车卖得虽不错,但还没真正出圈。
比如梦想家虽然销量稳居MPV前三,但用户多是商务场景FREE在2030万混动SUV里竞争力强,但和理想L7问界M7这些爆款比,话题度还是差一截。
更关键的是,岚图的目标客群是家庭用户,但家庭用户对品牌忠诚度不高,更看重性价比和服务。
岚图现在靠央企品质打底,但后续如果不能在智能化服务网络上追上来,光靠东风的情怀牌可能撑不了太久。
挑战在哪儿?
岚图这次上市,说是里程碑,但前路并不轻松。
第一,新能源市场太卷。
2025年的中国车市,燃油车价格战血流成河,新能源车竞争白热化。
比亚迪特斯拉自不必说,理想问界这些新势力也在疯狂抢份额。
岚图定位高端,但价格区间正是厮杀最凶的战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夹击。
第二,盈利压力山大。
岚图虽然销量涨得快,但去年才刚接近盈利边缘。
港股上市后,资本市场会盯着每一季度的财报。
如果销量增速放缓,或者研发投入过大,随时可能被质疑讲故事。
第三,独立运营的阵痛。
以前有东风大树底下乘凉,现在单飞了,采购研发渠道都得自己扛。
虽然东风承诺继续输血,但市场化竞争下,效率能不能跟得上
东风的算盘腾笼换鸟,但风险不低
对东风集团来说,这次操作算盘打得挺响。
甩包袱把岚图独立出去,自己轻装上阵,专注整合其他业务。
圈资源港股融资给岚图输血,加速技术投入和海外扩张。
体制破局岚图融合央企底蕴和市场机制,算是国企改革的试验田。
但风险同样明显
岚图如果后续表现不佳,港股股价破发,反而拖累品牌。
东风集团退市后,失去融资渠道,合资品牌下滑可能进一步拖累现金流。
新能源转型需要长期投入,岚图能否扛住研发渠道品牌的三重压力,还是未知数。
岚图上市,是机会,也是考验
岚图港股上市,毫无疑问是2025年车坛的大事。
它代表着央企对新能源赛道的All in,也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的阵痛与决心。
但资本市场从不缺故事,缺的是持续兑现的能力。
岚图能不能扛住销量压力盈利压力技术迭代压力,才是关键。
对于消费者来说,多一个选手搅局,未必是坏事。
至少,咱们选车时又多了个国 家队选项。
至于岚图能不能靠这波上市真正上位咱们拭目以待。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