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这个场子,魔幻得就像重庆的立交桥,你以为你在顶层,其实你在底层;你以为你在抄近道,其实你在原地绕圈。

而赛力斯这家公司,就是这座魔幻立交桥上的一个传奇路标。
有人说它站在了华为的肩膀上,一飞冲天;有人说它就是华为的“嫡长子”,含着金钥匙出生。这话听着提气,但稍微带点脑子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商业世界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随随便便的爹。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看似“躺赢”的背后,都是别人看不到的“梭哈”。
聊赛力斯,必然要聊华为。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叙事是,一个叫张兴海的60后重庆老炮儿,搞了个半死不活的车厂,然后天降猛男华为,大喊一声“我来,我看见,我赋能”,于是问界一飞冲天,赛力斯跟着鸡犬升天。
这故事模板,跟网文里的废柴主角捡到老爷爷戒指一模一样。很爽,很燃,很不真实。
真实的商业世界是什么样的?是冰冷的价值互换。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几年前,华为被卡脖子卡得怀疑人生,空有一身屠龙技,手机业务却被打残了。余承东憋着一股劲,要把智慧出行的牛吹上天,但他缺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一个能把他的PPT变成四个轮子在地上跑的载体。而且这个载体,不能是那种浑身爹味、流程比老太太裹脚布还长的大国企,也不能是那种只会画饼、连产线都没几条的新势力。
华为需要一个有生产资质、有工厂、有一定造车经验,但又没那么强势,愿意放下身段深度配合的“队友”。说白了,华为需要一个听话、能干活、且最好是嗷嗷待哺的伙伴。
这时候你再看赛力斯。这家公司的前身叫小康股份,你可能没听过,但你爸妈那辈人可能开过他家的东风小康面包车。创始人张兴海,是个狠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揣着借来的8000块钱,一头扎进当时被外企垄断的洗衣机弹簧市场。人家卖十几块,他带着团队死磕,硬是把成本干到1块钱,然后反手就把外企的市场份额给抢崩了。
你看,这股子“卷”劲儿,是刻在DNA里的。
后来这哥们儿搞过减震器,造过摩托,再到微面,一路折腾。这种人的特点就是,永远在寻找下一个风口,而且下手贼快,身段贼软。当新能源的风吹过来时,他也是最早一批拿到生产资质、并且头铁搞增程路线的。甚至在很多人还在用“爱”发电的时候,他已经砸钱搞了个工业4.0的自动化工厂。
所以你看,逻辑链就这么串起来了。
一边是急于落地的科技巨头,另一边是转型阵痛、急需破局的传统制造老炮儿。双方的需求,就像两块严丝合缝的拼图。这不是什么“提携”,更不是“扶贫”,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联姻。赛力斯献出了自己的产线、制造经验和那张宝贵的“准生证”,赌的是华为能带来流量和技术;华为献出了自己的品牌光环、智能座舱和渠道,赌的是赛力斯能把车靠谱地造出来。
谁抱谁大腿?不,他们是互相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大腿。
这场豪赌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问界M7和M9卖爆了,赛力斯从年年巨亏的ICU病房,直接干到了盈利暴增的KTV包房,市值一度飙到两千多亿。张兴海老爷子,也从一个地方企业家,变成了能在新能源牌桌上跟大佬们谈笑风生的狠角色。
故事到这里,是不是就圆满了?
天真了。资本的故事,从来都不是田园牧歌,而是铁血交响。
赛力斯扭亏为盈,准备赴港二次上市,招股书里提了61次华为。这说明什么?说明华为是它最大的资产,也是它最大的风险。当你的价值和另一个人深度绑定时,你最怕的就是他多找几个“新欢”。
“鸿蒙智行”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北汽、江淮、奇瑞……一个个都伸出了橄榄枝。赛力斯从唯一的“专宠”,变成了“后宫”里的一员。这种焦虑感,比亏损还可怕。
所以我们看到了更有意思的操作。赛力斯一边在招股书里强调和华为的亲密关系,一边反手就跟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搞起了合作。
这是什么骚操作?
这就是一个在感情里缺乏安全感的聪明人,开始给自己找“备胎”了。
和火山引擎合作搞“人+车+机”的深度融合,布局具身智能,联合北航、哈工大搞技术研发。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故事就从“华为的赛力斯”变成了“有华为加持,同时也在搞AI和机器人的赛力斯”。
你看,估值模型是不是瞬间就性感起来了?这就叫“第二增长曲线”。说白了,就是告诉资本市场:我不是舔狗,我只是博爱,而且我还有别的搞钱路子。
这才是60后老炮儿的真实面目。他们或许不懂最新的互联网黑话,但他们对人性和资本的理解,比任何一个刚毕业的分析师都深刻。他们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大腿也不能只抱一根。
上市募集的钱,70%要砸研发。很多人一看,觉得赛力斯研发投入跟蔚来、理想比还差得远。但你得看增速啊,从几亿干到几十亿,这种烧钱的速度,就是在告诉所有人:我这条命是华为给的,但我想自己活下去。
“自我造血能力”,这个词现在被说烂了,但对赛力斯来说,这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车卖得好,只是第一步。怎么在“含华量”越来越高的市场里,建立起自己真正的护城河;怎么让消费者提到问界,想到的不只是遥遥领先,还有赛力斯三个字,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所以,当赛力斯准备在港股敲钟的时候,它敲响的不仅仅是财富的钟声,更是独立的战鼓。这场仗,比当年做弹簧干翻外企,比当年头铁搞增程,都要难得多。
因为它这次的对手,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成就了它的“巨人”,以及它自己对这个“巨人”的依赖。
这出戏,才刚刚进入高潮。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