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快充都普及了,谁还在买增程这台“BP机”?

讲真,增程这玩意儿,最近又打起来了。

每次看到有人吹“可油可电,没有焦虑”,我都想把他们按在发动机盖上,听一听亏电时那销魂的嘶吼。

这东西从根上就是个逻辑悖论,是个道诡异仙为了渡劫,强行缝合出来的压缩毛巾。

你以为你买的是个全能战士,其实你请回家的是个吃饭要两份钱,干活只会磨洋工,还天天在你耳边念叨自己有多牛逼的奇葩。

不装了,摊牌了,增程车就是当代车圈最大的行为艺术,专门收割那些既要又要还要的“既要党”。

首先,咱得明白一个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在今天这个你死我活的汽车市场,任何“我全都要”的解决方案,本质上都是“我全都要付出代价”的同义词。

纯电爹有续航焦虑,燃油车有油价焦虑,这都很公平。

800V快充都普及了,谁还在买增程这台“BP机”?-有驾

增程呢?它不解决焦虑,它只是把两种焦虑打包,再附赠一个“机械结构复杂焦虑”,做成一个精美的礼盒卖给你,还告诉你这是未来的钥匙。

我靠,这简直是花钱买罪受!

价格就是第一刀。一台增程车,骨子里是一台纯电车,然后硬生生塞进去一个发电机,也就是那个所谓的“增程器”。

你品,你细品。这意味着你花了买一台完整电车的钱,再额外掏钱买了一套完整的燃油发电系统。

这就好比你买了部最新款的iPhone,然后又花三千块钱,在它背后粘死了一个巨大无比、还只能慢充的充电宝。

关键是,这个充电宝还贼沉,平时都得你扛着,还特么要烧95号汽油。

800V快充都普及了,谁还在买增程这台“BP机”?-有驾

就问你颠不颠?

所以你看,那些二十万以下的增程车,要么电池缩水得像压缩饼干,要么那个“增令我不开心的增程器”吵得像拖拉机。成本摆在那,车企不是做慈善的,他们只是想让你觉得他们在做慈善。

800V快充都普及了,谁还在买增程这台“BP机”?-有驾

然后,就是那个被吹上天的“没有续航焦虑”。

这话说得,就像渣男对你说“我虽然有很多妹妹,但我最爱的还是你”一样,听听就得了。

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普遍就那么一两百公里,啥概念?

就是你上下班通勤,稍微绕个路去买杯奶茶,回家就得插上充电器。

它的电池就像手机用到20%就开始标红一样,时刻提醒你它的虚弱。

你说没家充桩,去外面充?

坏了菜了,大部分增程车那个充电速度,慢得跟树懒一样。你眼睁睁看着隔壁的800V纯电车主插上枪,去上了个厕所回来就续航400公里了,而你的车,那个充电条动得比我奶奶的缝纫机还慢。

纯电车主看你的眼神,都充满了同情和鄙视,仿佛在说:哥们,占着茅坑不拉屎啊。

我最近在琢磨,为什么便利店的关东煮总是没有家里煮的好吃,可能就是少了点地沟油的灵魂吧。

当电量耗尽,好戏才真正开场。

你车里那个一直装死的增程器,终于睡眼惺忪地被唤醒了。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电池小弟已经累得口吐白沫,跪在地上喊:“大哥,顶不住了,快发电!”

800V快充都普及了,谁还在买增程这台“BP机”?-有驾

然后那个叫“增程器”的油腻中年男,慢悠悠地从后备箱爬起来,点上一根烟,开始用他那套祖传的手摇发电机,一边发电一边骂骂咧咧。

这个过程,能量转换效率低到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发动机发电,电再给电池,电池再给电机,电机再驱动车轮。中间的损耗,比我双十一剁手还严重。

所以,高速上亏电油耗干到七八个,甚至十个以上,那都是常规操作。

你开着一台“新能源车”,油耗比隔壁大哥的2.0T燃油SUV还高。

你图啥?就图那个绿牌吗?

这已经不是脱裤子放屁了,这是穿着金钟罩铁布衫在练铁头功,把自己撞得七荤八素,结果发现门是开着的。典中典。

平心而论,增程这个点子,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瞬间,堪称天才。它精准地抓住了第一批想尝鲜又不敢all in的用户的纠结心态,用一个看似完美的过渡方案打开了市场。

但是时代变了,大人。

当纯电车开始普及800V高压快充,当充电桩修得比奶茶店还多,当续航扎扎实实干到七八百公里的时候,增程的“过渡”属性就变得极其尴尬。

它就像BP机,在手机还很贵的年代,它是神器。但当诺基亚砸核桃的时候,你再拿个BP机出来,就有点行为艺术了。

我作为一个当年真的折腾过各种新能源车的中年人,给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你以为你买的是个保险,其实你买的是两份焦虑的叠加态。

每天琢磨今天电够不够,明天油价涨不涨。保养的时候,电机电池要查,发动机积碳也得清。

这是过日子吗?这是修仙,渡劫呢。

800V快充都普及了,谁还在买增程这台“BP机”?-有驾

但天才和骗子之间,往往只有一层窗户纸的距离。当你发现为了解决一个“可能”的焦虑,你却要每天面对两个“必然”的麻烦时,你就悟了,你就是那个代价。

更别提在某些极端工况下,增程车能给你整出什么花活。

比如长途爬坡,电池电量“哗”一下就见底了,增程器那个小身板发的电,根本不够你爬坡用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车速越来越慢,油门踩到底,发动机在嘶吼,车就像个哮喘病人一样往前挪。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增程器比喻成一个油腻中年男,可能有点地图炮了。我道歉,但我不改。

因为那个场景,实在是太形象了。

所以,结论是什么?

如果你有家充桩,每天通勤距离固定,偶尔跑个长途,那纯电车就是你的唯一真理。

一公里一毛钱的电费,安静平顺的驾驶感受,简单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保养。这才是消费升级。

800V快充都普及了,谁还在买增程这台“BP机”?-有驾

800V快充的普及,就是压死增程的最后一根闪电鞭。人家充电十分钟,续航四百公里,你还在那研究哪个加油站的油品好。

这不叫没有续航焦虑,这叫回到了燃油车的时代,还顺便背了个电动爹。

如果你没家充桩,又天天跑高速,那……那你买个靠谱的燃油车或者混动啊!

省油、成熟、可靠。人家技术迭代了上百年,不是给你开玩笑的。

那什么人该买增程呢?

我只能说,是一种信仰。

就像有人就是喜欢奔驰的标,有人就是觉得特斯拉的屏幕代表着未来。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我能应对所有情况”的心理安慰。

哪怕为了这个安慰,他们要付出更高的购车成本、更高的使用成本和更复杂的维护成本。

但能过,就是能过。

所以,买什么车最正确?

答案是,别买。打车。让别人去头疼保养、充电和折旧。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后排刷刷手机,感叹一下科技的进步。

这才是真正的上帝视角。

不装了,摊牌了,我选择当乘客。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