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分销商启动新电动汽车试验,推动绿色出行,探索能源未来

咱们来聊一个跟我们生活越来越近的话题。

现在路上的电动汽车是越来越多了,绿色环保,开起来也安静,很多人都动了心。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要是以后我们小区里大部分人都换上了电动车,每天下班回家,比如晚上七八点钟,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把车插上充电桩,那我们小区的电网扛得住吗?

电力分销商启动新电动汽车试验,推动绿色出行,探索能源未来-有驾

会不会突然一下,家里的灯都暗了,或者干脆就跳闸了?

这可不是瞎操心,这确实是个实实在在的挑战,全世界都在想办法解决。

最近,在澳大利亚就有人搞了个挺有意思的试验,来探索怎么应对这个未来的“充电高峰”。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次牵头想办法的,不是我们平时交电费的那些电力公司,反而是那些负责给我们家门口铺电线、管电网的“线路维护工”——也就是电力分销商。

这就有点像,不是卖水的人,而是管自来水管道的人,站出来说要统一调度大家什么时间用多少水。

他们这么做,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这个项目由一家叫做Jemena的电力分销商领头,联合了另外四家同行,在澳大利亚的好几个地区找了176位电动车主来参与。

他们要做的事情,听起来挺高科技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远程“指挥”这些车主的充电桩。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给整个电网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交通调度员”。

当晚上七点,所有人都回家开始充电,电网这条“马路”开始变得拥堵不堪的时候,这位调度员就会通过系统发出指令。

你家的充电桩可能会收到一个信号,自动把充电速度从“猛火快充”调成“文火慢炖”,而你邻居家的可能还保持着快充。

系统会根据整个区域的用电情况,智能地分配给每家每户不同的充电“流速”,确保整条电网主干道的“车流量”不至于瞬间爆表,造成“交通瘫痪”,也就是大面积停电。

等到夜深人静,比如半夜一两点钟,工厂休息了,家家户户的电器也大多关了,电网这条“马路”变得空空荡荡。

这时候,“调度员”又会发出信号,让你家的充电桩火力全开,恢复快速充电。

这样一来,你第二天一早醒来,车子照样是电量满满,完全不影响白天的使用。

但对于整个城市的电网来说,原本那个又高又尖的用电高峰,就被巧妙地“削平”了,压力被均匀地分散到了整个晚上。

可能有人会问,这和以前电力公司搞的“分时电价”有什么不一样?

电力分销商启动新电动汽车试验,推动绿色出行,探索能源未来-有驾

以前不也是鼓励我们半夜用电便宜,好让我们错开高峰吗?

区别其实非常大。

以前的“分时电价”,主导的是卖电的零售商,他们就像是超市老板,只关心你什么时候买东西能帮他清库存、平抑进货成本。

他们的逻辑是“价格引导”,用便宜的电价吸引你。

但他们并不直接负责你家门口那根电线的死活。

如果整个小区的人都被低电价吸引,在同一个时间段集中用电,那负责维护这片区域电网的分销商可就头疼了,因为他们管的物理线路和变压器是有容量上限的,超载了真会烧掉。

而这次澳大利亚的试验,主角换成了管电线的电力分销商,他们的出发点就完全不同了。

他们是站在物理安全的角度,从电网的“健康”出发。

他们最清楚自己负责的每一片区域,线路能承受多大的负荷,变压器最多能带多少户人家。

所以,他们的调度不是基于电价,而是基于实时的电网负载数据。

这是一种更根本、更安全的管理方式,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电力基础设施,避免因为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而导致电网频繁出问题。

更深远一点说,如果这种智能调度能够成功普及,未来我们就不需要花巨额的资金去进行大规模的电网改造,比如把所有电缆都挖出来换成更粗的。

而省下来的这笔钱,最终也是为我们所有用电的人省钱。

看到这里,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回国内。

澳大利亚这个176人的试验,对于他们来说是未雨绸缪,因为根据文章里的数据,在几年前,电动汽车在他们国家新车销售里的占比还不到1%。

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这样小规模、慢悠悠地去探索和准备。

然而,在中国,这早就不是一个需要试验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和解决的现实。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每年新增的电动汽车数量是以百万辆来计算的。

电力分销商启动新电动汽车试验,推动绿色出行,探索能源未来-有驾

我们面对的电网压力和管理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澳大利亚的这个小型试验。

所以,当他们还在讨论应该由谁来主导智能充电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由政府、电网公司、汽车厂家、充电服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作战体系。

我们的解决方案也走得更远。

除了“有序充电”这种基础操作,我们还在大力推广一种叫做V2G的技术。

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说白了就是让电动汽车不仅能从电网“吃”电,还能在电网最需要的时候反过来给电网“喂”电。

你的私家车,在插上充电桩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分布式储能站。

在用电高峰期,电网如果有点紧张,就可以花钱从你的汽车电池里买一点电回来应急。

这样一来,你不仅能通过卖电赚点零花钱,还为整个城市电网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这种把成千上万辆车变成一个巨大“充电宝”的模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了。

当然,无论是哪种技术,都必须考虑到人的感受。

有人可能会担心,我的车凭什么让你在后台控制?

我的用电隐私怎么办?

万一我晚上有急事要出门,车子却被你限制了充电速度,那不是耽误事吗?

这些顾虑都是非常实际的。

在澳大利亚的这个试验中,技术提供方也明确表示,系统有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首先,他们能控制的只是充电的快慢,并不能直接切断你的充电。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车主拥有最高的决定权。

如果你觉得充电太慢,或者有急用,随时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一键取消这种智能调度,恢复到最大功率充电。

这保证了技术的推行是在尊重用户选择权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一种引导和协作,而不是强制和控制。

这一点,无论技术发展到哪一步,都是应该坚守的底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