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EV Fun Concept电摩来袭,9月2日正式发布,新车预告抢先看

对于很多喜欢摩托车的朋友来说,本田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有着特殊分量的。

过去几十年,它在燃油摩托车领域几乎就是技术和品质的代名词。

但是,当整个世界都在朝着电动化方向大步前进的时候,这位昔日的“王者”在电动摩托车领域的动作似乎总让人感觉有些慢。

本田EV Fun Concept电摩来袭,9月2日正式发布,新车预告抢先看-有驾

当国内许多品牌已经推出了各式各样性能强大的电动摩托车时,大家都在好奇,本田到底在准备什么?

它会拿出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来回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现在,答案似乎马上就要揭晓了。

一款之前在展会上亮过相、名叫EV Fun Concept的概念车,马上就要正式以量产的身份和大家见面了。

不过,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就在正式发布前,澳大利亚那边的一些设计文件被提前公开了,这让我们有机会提前看到了这台本田电动摩托的真实样貌。

从这些泄露出来的设计图来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量产车和当初那台惊艳的概念车到底有多大区别?

答案是,区别不小,但也在情理之中。

当初在米兰车展上看到的概念车,造型非常科幻,线条尖锐,充满了未来感,就像是从科幻电影里直接骑出来的一样。

但我们都知道,概念车更多的是展示设计师的想法和未来的方向,真要把它造成一辆能合法上路、每天骑着上下班的车,就必须做出很多现实的调整。

这次的量产版设计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很多法律法规要求的“必需品”。

本田EV Fun Concept电摩来袭,9月2日正式发布,新车预告抢先看-有驾

比如,为了挂车牌,车尾加上了牌照架;为了夜间行车安全,换上了真正能照明的前大灯;还有转向灯、后视镜这些,一样都不能少。

甚至在前轮的刹车卡钳上,都加上了小小的反光片,这些都是为了符合各国交通法规的硬性规定。

车身整体的线条也比概念车柔和了许多,少了一些咄咄逼人的攻击性,多了一些圆润和亲切感。

可以说,它从一个T台上的模特,变成了一个可以穿着上街的日常服装,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也更注重实用性。

当然,本田并没有为了实用而完全放弃设计感和性能感。

一些在概念车上备受好评的“高阶配置”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单侧后摇臂的设计。

简单来说,就是后轮只有一侧有车架支撑,另一侧完全裸露出来,看起来非常简洁、干练,机械感十足。

这种设计通常只在一些高端或者有特色的运动型摩托车上才能看到,它不仅好看,在更换后轮胎的时候也会方便很多。

保留这个设计,也表明了本田对这台车的定位不只是一台普通的代步工具,它依然有着运动和操控的基因。

同时,像五颗螺栓固定的轮毂等细节,也都在默默地告诉大家,这台车的底子不简单。

看完了外观,大家更关心的自然是它的“心脏”——电池和电机性能怎么样。

本田EV Fun Concept电摩来袭,9月2日正式发布,新车预告抢先看-有驾

这部分恰恰是目前信息最少,也最让人期待的地方。

根据本田之前透露的一点点信息,那台概念车的续航里程能超过100公里,并且支持CCS2快充标准。

坦白说,在几年前,100公里的续航对于一台电动摩托来说还算不错,但在今天,尤其是在国内电动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环境下,这个数据只能算是刚刚及格。

现在市面上很多国产高端电动摩托的续航都能轻松达到150公里以上。

所以,大家都在猜测,本田的量产版会不会在电池技术上有所突破,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喜,毕竟对于电动车来说,续航里程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

至于动力性能,虽然官方守口如瓶,但我们可以从一个很关键的细节上进行推测,那就是它的刹车系统。

从设计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台车的前轮配备了双碟刹。

这是什么概念呢?

通常来说,只有速度很快、动力很强的摩托车,才需要用两套刹车盘来提供足够的制动力,以保证安全。

如果只是一台普通的电动车,速度不快,那么一套单碟刹就完全够用了,装两套反而是增加成本和重量。

本田给它装上了双碟刹,这个举动本身就强烈地暗示了这台车的动力表现绝对不弱,它的加速和最高速度很可能达到了一个需要强化刹车系统才能驾驭的水平。

这也让人们对它的实际骑行表现充满了期待。

本田EV Fun Concept电摩来袭,9月2日正式发布,新车预告抢先看-有驾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这台车最终会叫什么名字。

“EV Fun Concept”翻译过来是“电动乐趣概念车”,这个名字用在展会上没问题,但如果直接用在量产车上,就显得有些随意,不够正式,也缺乏市场冲击力。

到目前为止,本田似乎还没有为这款车注册什么新的、听起来很响亮的商标。

它会沿用本田经典的燃油车系列名称,比如推出一款电动的“CB-E”?

还是会开创一个全新的电动子品牌?

这个名字不仅关系到它的市场推广,也代表了本田对旗下首款全尺寸电动摩托车的定位和期望。

总的来说,本田这款即将发布的电动摩托,承载了太多人的关注和期待。

它进入市场的时间点虽然不算早,但凭借本田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依然有能力成为市场的搅局者。

不过,它面临的挑战也同样巨大。

如今的电动摩托车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电动摩托车市场的规模正在以每年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飞快增长,而中国是其中最大、也最活跃的市场。

这里的消费者已经被众多优秀的国产品牌,如春风、钱江、小牛等,培养得非常“挑剔”。

他们不仅看重性能和续航,对车辆的智能化、设计感以及性价比都有很高的要求。

本田这台新车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光靠品牌光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产品性能、续航里程、智能化配置以及最终的定价上,拿出足够的诚意和竞争力,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