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大势已去,别光看品牌,十年技术才是真功底

最近大家在聊买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就是前几年特别火,被很多人看作是解决续航焦虑“神器”的增程式电动车,好像讨论度没有那么高了,甚至感觉有点降温。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有数据摆在那儿呢。

你看,从今年7月份开始,增程车的销量就往下走,7月降了9%,8月降了11%,到了9月份,下滑的幅度更是扩大到了13%。

增程大势已去,别光看品牌,十年技术才是真功底-有驾

这连续三个月的下滑,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就不能简单地用市场波动来解释了。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挺重要的变化:咱们老百姓在选电动车的时候,眼光越来越“毒”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过去那种只要能跑,不担心半路趴窝就行的想法,正在慢慢改变。

大家开始真正关心,一辆纯电动车的“里子”到底怎么样,技术到底过不过硬。

这个道理其实跟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儿都一样。

就拿装修请木工师傅来说吧,一个刚学了两年手艺的年轻师傅,和一个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老师傅,可能都能照着图纸给你打个柜子出来。

但你仔细看,那封边、那接缝、那板材的打磨,细节上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

老师傅的手艺是经过成千上万次练习,在时间里沉淀下来的,这种“功底”是新学徒短时间里模仿不来的。

买车也是一个道理,尤其是在纯电动车这个技术密集型的领域,背后有没有真功夫,有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开起来的感受、用起来的体验,差别真的很大。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一辆纯电动车的“真功夫”呢?

它不是某个单一的功能,而是藏在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后续服务的一整个链条里的。

咱们可以拿一个在纯电领域扎根很深的企业,比如蔚来,来掰开揉碎了看看,一个专业的“纯电选手”到底强在哪儿。

首先,咱们得看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一辆电动车的“心脏”和“肌肉”——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

这三样东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车子的性能、能耗和可靠性。

有些车企可能是半路出家,直接采购成熟的方案进行组装,这样做虽然快,但总感觉差点意思,因为各个部件之间不一定是最佳匹配。

而像蔚来这样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搞研发,硬是把电驱平台从第一代更新到了第三代。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每一代平台的升级,都意味着在电机效率、能源管理、动力响应上有了质的飞跃。

这就好比一个手机厂商,坚持自己研发芯片,每一代新芯片的推出,都让手机的性能和功耗控制得更好。

增程大势已去,别光看品牌,十年技术才是真功底-有驾

这种核心技术的自主迭代能力,是那些“拿来主义”的品牌很难比拟的,也是它们产品体验始终无法达到顶尖水平的根本原因。

其次,就是解决了大家最头疼的“吃饭”问题,也就是充电和续航。

过去大家为什么对纯电动车有顾虑?

不就是怕跑长途麻烦,充电排队时间长嘛。

增程车就是抓住了这个痛点,但它用的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办法,说白了还是离不开烧油。

而真正专业的纯电品牌,想的是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蔚来的思路就很有代表性,它没有单押宝在快充上,而是建立了一套非常独特的“换电”网络。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开着车在高速服务区,不用找充电桩,不用下车插拔充电枪,直接开进一个像洗车房一样的小房子里,车子自动升起,三五分钟,一块满电的电池就给你换好了。

整个过程比去加油站加油还要快,还要省事。

截至目前,这样的换电站全国已经建了超过3500座,在高速公路上基本每隔200公里就有一个。

这种体验,直接就把纯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让长途旅行不再是焦虑的来源。

当然,除了换电,他们也在同步发展峰值功率达到600千瓦的超级快充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再往深了说,现在的汽车已经不单单是个交通工具了,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这就对车子的“大脑”——智能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很多车企在这一块儿选择和科技公司合作,用的是第三方的方案。

这没什么不好,但总归不是量身定做的。

蔚来在这方面也走了最难但最长远的一条路: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

他们搞出了神玑NX9031这样的智能座舱芯片,还有天枢SkyOS这样的整车操作系统。

增程大势已去,别光看品牌,十年技术才是真功底-有驾

这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意味着,车子的硬件和软件都是自己家的,彼此之间的配合能做到天衣无缝。

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中国的路况,不断收集数据,进行优化,通过远程软件升级(OTA),让车子越用越聪明,常用常新。

这种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能力,才真正让中国的汽车有了自己的“芯”和自己的“魂”,不再受制于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十来年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深耕,才有了市场上实实在在的回报。

当增程车市场开始显露疲态的时候,专业纯电品牌却迎来了逆势增长。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在2025年10月,蔚来公司的单月交付量历史性地突破了4万台大关,达到了40,397台,这个数字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惊人的92.6%。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绩不是靠某一款车型的火爆撑起来的,而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产品矩阵。

旗下主打高端市场的蔚来品牌交付了17143台,面向主流家庭用户的乐道品牌交付了17342台,甚至连小型车品牌萤火虫也贡献了5912台的销量。

这种多品牌、多价位区间的全面开花,恰恰说明了其底层技术平台的强大和灵活性,能够支撑起不同市场定位的产品。

回头再看那些从燃油车或者增程路线转型过来的品牌,他们在纯电领域为什么会感觉力不从心?

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了这关键十年的技术沉淀。

比如,在北方极寒的冬天,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衰减是个大难题,这背后考验的是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功力;再比如,充电速度上不去,用户体验差,这又涉及到整车高压平台、电池化学体系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攻克的难关,也不是靠营销和堆配置就能解决的。

用户用脚投票,市场的选择已经非常明确了。

所以说,现在买纯电动车,真的不能只看品牌名气响不响,或者外观内饰好不好看了。

我们需要像个有经验的老师傅一样,去看看它背后有没有真功夫,有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

市场的风向已经变了,单纯靠一个“动力切换”的过渡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最终,那些像蔚来一样,十多年如一日地专注在纯电这一条赛道上,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并围绕用户需求构建起完整服务生态的专业品牌,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长期信赖。

毕竟,在造车这件事上,尤其是代表未来的纯电赛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