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某天早上,一份奇特的声明在朋友圈刷屏——东风、上汽、奇瑞、比亚迪,这些车企大佬罕见地步调一致,公开响应了中汽协的“帐款支付规范倡议”。文件不长,字里行间都是财务和供应链的味道。可网友们很快把这味道嗅成了另一种调料:“汽车行业卷疯了!”没等声明发酵,一群把经济看作天道轮回的专家和自媒体迅速上线,顺手就把国内汽车业判了个“死缓”,——中国经济不行了。
看热闹的人总是不嫌事大的。其实,如果真像网上说的那么卷、那么惨,比亚迪能在全球摊开了卖新能源车吗?去年那几百万台销量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这个账怎么看都对不上号。干我们这行的,最怕逻辑有漏洞,证据链一断,我就得掉头重新查案。所以,看到这种舆论风向时,我第一反应是别跟着起哄,还是把事搞明白再下定论。
作为局外人,先还原一下案发现场:车企密集表态,说明整个产业链的供求结构发生了点什么。很多人一看降价、打折,条件反射地认定这就是“恶性竞争”“没人活得下去”。但检验真相的方法不是看情绪,是看证据。高柏老师聊过“组织人口”的理论——新兴产业往往会聚集一大批企业一起入场,大家忙着各显神通,这种早期“人口爆炸”不是坏事,反而是行业成熟前的正常阶段。
美国一百多年前起步时,上百家汽车企业此起彼伏,最后淘汰出几家巨头。中国新能源车企现在也在经历类似的“适者生存”。你看,各家头部厂商并不投机取巧:蔚来痴迷换电,理想抓家庭用户,小鹏拼智驾,比亚迪则是典型的自产自销。真没见谁盲目跟风,反倒是术业有专攻,比亚迪打价格战全靠自家强悍的垂直整合,把成本一压再压。从我查过的财报来看,所谓的“赔本赚吆喝”,在比亚迪身上根本不成立。谁家利润还稳步增长,哪门子内卷?看着一堆人把“内卷”挂在嘴边,恨不得把创新活活描述成自杀不成,实在有点荒诞。
再放宽一点视野,国外同行怎么应对此类“内卷”?美国曾有过生动的教训,眼看价格战尾大不掉,干脆搞起企业卡特尔,大家一起定价不打价格战。但这样的“联合自律”,老百姓不买账,还引出反垄断法。美国企业还偏向股东治企,谁敢年年亏损,股东分分钟投反对票,企业回头就得关门大吉。日本模式又不一样,企业讲究保就业,大公司终身雇佣,不敢轻易裁员,碰到市场压力就拉中小企业搞小联盟,政府还在后面帮着业态平衡。说白了,这办法稳就业不稳效率,结果还是被国际竞争冲破。至于德国,产业协会如影随形,企业间分工明细,“你做发动机我做底盘”,分工到牙缝里。可遇到电动汽车这种新物种,原有配套链条转型明显慢了半拍。天下没有万能的竞合之道,每个国家都是一边摔跤一边摸索。
中国的本事在哪?不是“卷死自己”,而是产业集群。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人卖皮球有人卖布娃娃,一个集群里几十种生意,不互相踩脚,各有各的活法。明显是“比卷还高明”的竞争。想当年深圳手机行业,零件厂都挤在同一区,每次研发碰到技术难题,电话一打几个小时送到门口。这种“近场协作”,不仅效率高,创新也快出成果。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也很明显地沾了这份光:供应链几乎一体化,研发、生产、销售连成一个闭环。比亚迪在西安的自动化工厂,AI质检追踪缺陷,比人工查得还准。效率卷得飞起,成本下来了,谁还跟你“恶性竞争”?
还有中国的一招鲜:该放手时放手。新兴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政府不死盯,不插手定价或者生产策略,让企业自己卷出路。传统行业比如钢铁,则靠国企收编和整合,明确减少乱斗。“一刀切”在中国不流行,“看菜下锅”倒成了习惯。地方政府也很有意思,合肥给蔚来做产业园,结果举一反三,整个集群带动起来,这些招数在欧美可很难见得到。不禁自问,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经济的护城河?不是怕竞争死,而是会“卷效率、卷创新”,有本事把同行集在一起各展其长。
说了一圈,难免有些冷笑。太多时候,围观群众把车企竞争想成鱿鱼游戏,最后必定你死我活。但事实偏偏不长在“内卷即死亡”的这一边。比亚迪和伙伴们的玩法,明明是在复杂游戏中找到了新出路。只要有各自特色,竞争就不是内耗,而是推着整个行业进步。真正的“死卷”,眼里只有价格战,创新全靠眼泪。但在中国的车企圈儿,半夜还想着新技术配件、哪家供应商质量过硬,竞争本质就变了——你可以说这种日常挺无聊,但等到全球销量榜公布时,这份无聊就成了中国企业的底气。
当然,职业习惯让我没法一锤定音——行业未来还会遇到新变量,没准哪天也会出点麻烦,比如集群内信息、技术大量重复,或者形成另一种卡特尔。产业集群能让创新生生不息吗?技术领跑能否持续压住成本?是否有人能在下一个拐点再走出一条新路?
谁都可以在朋友圈里喊“卷死了”“这不是生意是格斗场”,但最终还是得看证据和结果。毕竟,市场只对证据起反应,不对情绪投票。企业的秘密武器,从不是嗓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到最后,所谓内卷也许只是外行的标签,而真相藏在一个个工业园区里,在还没开工的清晨和忙到半夜的研发办公室里。你觉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底靠什么赢的?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