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的涡轮增压汽车越来越多,动力强,开起来感觉也挺好,但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说这涡轮车就像个需要小心伺候的“娇小姐”,特别容易出问题,养起来费心又费钱。
尤其是一到夏天,气温升高,好像连带着涡轮的“脾气”也见长,不少车主的车就那么撂挑子趴窝了。
有人去4S店一问,维修车间里因为涡轮问题进来的车能占到差不多三成。
这就让很多想买涡輪车或者正在开涡輪车的朋友心里犯嘀咕了:这涡轮增压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是不是真的就那么脆弱,跑个几万公里就得准备大修?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出在车本身,而是出在我们日常的使用和保养习惯上,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疏忽,恰恰是导致涡轮提前“下岗”的罪魁祸首。
只要我们弄懂了它的工作原理和“喜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它,一台涡轮车轻松跑上二十万公里,真不是什么难事。
首先,我们得明白涡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它不像发动机的其他部件,它的工作环境极其苛刻。
当你踩下油门,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就会推动涡轮飞速旋转,这个转速非常惊人,可以轻松达到每分钟十几万甚至二十万转以上。
与此同时,它还要承受着来自发动机排气歧管的高达九百多摄氏度的废气炙烤。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部件在如此高的转速和温度下持续工作,对润滑和散热的要求有多高。
这就引出了保养涡轮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机油的选择。
机油对于涡轮来说,绝对是维持生命的血液。
它不仅要在那比头发丝还细的轴承间隙里形成一层油膜,提供顺滑的润滑,防止金属干磨,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带走巨大的热量,给涡轮降温。
如果机油不行,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使用全合成机油是一个基本要求,而不是一个可选的升级项。
因为普通的矿物油或者半合成机油,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要差得多,容易氧化、变质,形成油泥和积碳。
这些杂质一旦堵塞了涡轮内部那些精密的润滑油道,就等于切断了涡轮的“生命线”,几秒钟的缺油干磨就足以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之前听一位维修师傅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位宝马车主,为了每次保养省下两三百块钱,一直给他的涡轮车加普通的矿物机油,结果车子刚跑到五万公里,涡轮就发出了刺耳的异响,最后不得不整个更换,维修费用直接超过了两万元。
这笔账算下来,是因小失大。
所以,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的机油标号来,比如德系车常用的0W-40,日系车偏爱的0W-20,这些都是经过大量实验验证的最佳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上面自作主张图便宜。
说完了“吃”的问题,再来聊聊“动”的习惯。
很多人的用车习惯,尤其是在冷启动和停车熄火这两个环节,也藏着巨大的隐患。
比如,车辆停放了一整夜,所有的机油都已回流到发动机底部的油底壳里。
这个时候,如果你着急出发,点火后立刻就深踩油门,发动机转速瞬间拉高,机油泵虽然开始工作,但要把机油输送到位于发动机上部的涡轮轴承,是需要一个短暂的时间过程的。
就在这几秒钟甚至十几秒钟内,涡轮可能就已经在缺乏足够润滑的情况下高速运转了,日积月累的磨损可想而知。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车启动后,给车辆一个短暂的“苏醒”时间,原地怠速半分钟到一分钟,让机油充分循环起来,然后再挂挡起步。
起步后的头几分钟,也最好温柔驾驶,等水温表指针到达正常位置后,再根据需要正常提速。
这个小小的等待,是对涡轮最好的保护。
与此相对应的,是跑完高速或者激烈驾驶后的停车熄火。
这个时候,涡轮刚刚经历了高负荷运转,整个涡轮体都处于一个极高的温度状态,甚至会烧得通红。
如果你立刻熄火,发动机停止工作,机油泵和冷却液循环也随之停止。
这就会导致涡轮内部的热量无法被有效带走,滞留的高温会把轴承附近残存的机油“烤”成积碳,堵塞油道。
这就好比把一块滚烫的烙铁直接扔进冷水里,对材料的伤害是很大的。
有些性能车,比如高尔夫GTI,就有车主因为每次下高速都直接熄火走人,最后导致涡轮叶片因过热而变形。
所以,在长时间高负荷行驶后,尤其是一些没有配备延迟冷却系统的老款车型,最好原地怠速一到两分钟,让机油和冷却液继续循环,帮助涡轮充分“冷静”下来,再熄火离开。
这个习惯,能大大延长涡轮的使用寿命。
除了机油和驾驶习惯,还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那就是空气滤芯和燃油的选择。
空气滤芯是发动机的“口罩”,它的作用是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
有些车主觉得这个不重要,脏了就拿气枪吹一吹继续用。
殊不知,那些吹不掉的细小尘埃颗粒,一旦被吸入进气道,就会随着高速气流撞击在每分钟十几万转的涡轮叶片上。
这无异于一场微型的“喷砂”作业,时间长了,会将原本光滑精密的叶片边缘打出细微的豁口,破坏动平衡,引发异响,并最终导致增压效率下降甚至涡轮报废。
所以,空气滤清器一定要定期更换,尤其是在空气质量不佳或者经常行驶在工地周边的车辆,更换周期还应该缩短。
燃油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
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通常压缩比较高,这就要求使用更高标号的汽油来抵抗爆震。
如果厂家规定加95号油,你为了省钱长期加92号,就会增加发动机爆震的风险。
爆震是燃油在不该燃烧的时候提前燃烧,产生一股冲击波,会敲击活塞和气缸,轻则导致动力下降、油耗增加,重则可能直接损坏活塞环甚至活塞本身。
维修厂里见过不少因为错加低标号燃油导致发动机大修的案例。
所以,严格遵守油箱盖上的燃油标号建议,并且选择油品质量有保障的大型加油站,是保护发动机和涡轮的基础。
最后,还有一个隐形的杀手,就是长期短途驾驶。
如果每天的行车距离只有三五公里,发动机和机油都还没来得及达到最佳工作温度,车辆就熄火了。
这种工况下,燃油燃烧不充分,容易产生大量积碳,同时机油中也会混入水蒸气,导致机油乳化变质。
这些积碳和油泥会附着在发动机内部、燃烧室以及涡轮里,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健康。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定期让车辆跑一跑高速,利用高速巡航时的高温和高转速,将这些有害的沉积物“烧掉”,或者定期使用一些有品质保证的燃油添加剂来帮助清洁油路和燃烧室。
总而言之,涡轮增压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娇贵,如今的技术,包括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和耐用。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了解它,并给予它正确的呵护。
只要我们用心对待,该用的好机油不省,该有的好习惯不忘,它就一定能成为我们旅途上那个强劲而又可靠的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