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最近汽车圈儿颇为喧嚣,尤以混动领域为甚,颇有逐鹿中原之势。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家车企竞相标榜自家那“堪堪破百”的纯电续航。然而,正当诸君锱铢必较,力争寸进之时,红旗H5 PHEV冷不丁掷出一枚“170km”的重磅炸弹。霎时间,仿佛既定的博弈之局骤然生变。
区区170公里,究为何物?简而言之,于诸多奔波于通勤路上的打工人而言,或可意味着一周的代步皆可仰仗纯电驱动,所节省的燃油开销,足够慰劳一番辘辘饥肠。然则,较之数字本身,更耐人寻味的,乃是其背后所蕴藏的技术角力,以及它所隐喻的中国品牌于混动领域的一次别开生面的突围。
且容我辈先絮叨絮叨这“破局”之关窍。车企在宣传上,惯用“热效率”一词,盖因其与油耗息息相关。此番,红旗宣称其1.5T发动机的热效率竟臻至45.21%。莫要小觑这区区几个百分点,须知,即便是以精益求精著称的丰田THS II,亦不过堪堪逾越41%的关隘。有好事者曾略作估算,这区区4%的差距,约莫能令你每公里节省一毛钱的燃油费用。
为着这毫厘之间的精进,坊间传闻,红旗的工程师们亦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方才捣鼓出200余项专利。诸如什么缸内滚流、电动VGT涡轮,听来颇为高深莫测。然究其本质,无非是力求燃油燃烧更为充分,动力响应更为迅捷。工程师本人亦坦言,此非实验室中虚构的理想数据,而是于哈尔滨早高峰拥堵不堪的路况下实测所得。斯语一出,可谓十足的烟火气。
诚然,仅擅节油尚不足恃,尚需具备抵御严寒之能。试想东北之隆冬,滴水成冰,电动车续航“腰斩”几成惯例。红旗此番亦不敢怠慢,远赴漠河进行极寒测试。据称,于特斯拉充电效率衰减四成之际,红旗H5 PHEV尚能维持较高的充电速度。此中玄机,尽藏于电池组之中,辅以“电热毯”般的绝缘防护层,以及“云端电池医生”的实时监控。如此一来,东北的父老乡亲们或可略微释怀。
再来聊聊驾驶体验。此车具备四种动力模式,纯电、增程、混动,任君采撷。若于市井通勤,选用纯电模式,一周下来电费或仅需区区二十五元。若欲驱车远赴西藏,纵览山河,则可启用增程模式,无需忧虑充电桩之匮乏。更令人称道者,莫过于其智能混动模式,能根据导航信息提前预判路况,上坡前未雨绸缪,积蓄电能,下坡时则物尽其用,尽量回收能量。据悉,此套算法已在红旗HS9上历经十亿公里之磨砺,令人顿生信赖之感。
时下,诸多合资品牌仍囿于“油改电”之窠臼,说穿了,无非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略作修缮,权且应付。然红旗此番则直接祭出“鸿混动”平台,坊间传闻,此平台竟与身价百万的LS7共享电池管理系统。此举,恰如以二十万之资,便可享受到百万级豪车的尊崇体验。
当然,我辈亦不可尽信车企之一面之词。汽车此物,终究还需仰仗消费者的口碑。红旗H5 PHEV能否真正“捅破技术天花板”,尚需观其市场表现。然至少,它已令我辈窥见中国品牌于混动领域迎头赶上,乃至超越合资品牌的曙光。
红旗研究院院长曾如是说:“我们要让用户忘记参数,只记住从容。”诚然,于消费者而言,那些繁复的参数或许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驾驶是否舒适,使用是否便捷。若红旗H5 PHEV当真能臻至此境,则或许真能在中国混动汽车市场激起一池春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