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4S店批量关闭引发车主维权潮:你的权益如何守住?

"您的奔驰4S店授权已终止"——当这条短信突然弹出在陈女士手机屏幕上时,她价值12888元的保养套餐瞬间成了"空中楼阁"。近期,北京鹏龙海依捷、上海宝利德等多家奔驰授权经销商集体关闭,部分门店甚至"无缝衔接"转型为鸿蒙智行体验中心。这场看似平常的商业转型背后,是无数车主被迫面对的保养失效、延保悬空、维修无门的现实困境。

奔驰4S店批量关闭引发车主维权潮:你的权益如何守住?-有驾
image

事件背景:从"换船"到"搁浅"的4S店

奔驰经销商体系正经历剧烈震荡。北京鹏龙海依捷、上海宝利德松江店等门店相继终止授权,部分转型为鸿蒙智行体验中心,背后的鹏龙集团等经销商选择主动"换船"。但这种商业决策直接导致车主权益悬空:上海车主汤先生购买的"全国通用"保养套餐因松江店关闭面临作废,德州广汇之星关闭后部分车主被迫转投第三方汽修厂。奔驰官方虽承诺原厂服务可跨店使用,但对经销商自营套餐仅给出88元补偿方案,凸显车企与经销商责任划分的模糊地带。

奔驰4S店批量关闭引发车主维权潮:你的权益如何守住?-有驾
image

车主权益受损的三大雷区

保养套餐变废纸成为最普遍问题。奔驰原厂A/B保养可跨店使用,但上海宝利德的"芯享无忧"等自营套餐因门店关闭失效。陈女士购买的延保服务合同明确标注"厂家"字样,实际却是宝利德集团内部服务,遭遇典型的"偷换概念"。

奔驰4S店批量关闭引发车主维权潮:你的权益如何守住?-有驾
image

延保服务悬空暴露出合同陷阱。部分经销商将集团内部服务包装成厂家延保,闭店后车主才发现保障落空。上海宝利德松江店关闭后,其承诺的5年质保和3A3B保养面临兑付危机,奔驰客服却表示需自行联系已失联的经销商。

维修质保无门迫使车主做出艰难选择。德州车主在广汇之星关闭后,部分选择由原厂技师开设的第三方汽修厂,虽价格便宜却可能影响厂家质保。这种两难境地折射出授权体系崩塌后的服务真空。

奔驰4S店批量关闭引发车主维权潮:你的权益如何守住?-有驾
image

四步维权行动指南

证据固化是维权第一步。重点检查合同是否加盖奔驰官方授权章,收集付款凭证、沟通记录。上海车主汤先生正是凭借合同中"厂家保养"的明确表述获得维权依据。

奔驰4S店批量关闭引发车主维权潮:你的权益如何守住?-有驾
image

分级沟通策略至关重要。优先拨打奔驰400-818-1188官方客服,要求协调其他授权店承接服务;涉事经销商未跑路时,可联合其他车主集体施压,北京鹏龙集团就承诺将海依捷车主权益转移至旗下其他门店。

行政投诉需把握关键信息。向12315平台投诉时应注明经销商名称、合同条款与奔驰官方回应内容。涉及金额较大时,可参考上海车主准备集体诉讼的做法,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书面材料。

法律兜底适用于重大损失。单笔损失超5000元或群体性纠纷,可考虑集体诉讼。重点追究合同欺诈责任,如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全国通用"却未写入合同的情形。

防坑指南:未来购车服务的避险策略

渠道选择上,优先选择奔驰官网公示的直营店或运营超5年的经销商。警惕"全国通用"等口头承诺,浙江宝利德车主就因轻信销售说辞陷入困境。

合同审查要聚焦服务范围条款。明确区分"厂家服务"与"经销商自营服务",拒绝"本集团范围内"等模糊表述。上海陈女士的案例证明,合同细节决定维权成败。

预付费避雷关键在于控制周期。避免购买超过2年的长周期套餐,推荐按次付费模式。鹏龙系门店关闭前就出现库存锐减、员工流失等征兆,这些经营异常信号值得警惕。

行业反思:谁该为车主权益兜底?

奔驰官方需重构经销商管理机制,不能仅以88元补偿搪塞车主。参考部分豪华品牌的做法,建立闭店应急基金势在必行。经销商集团应学习鹏龙"权益转移"的积极面,但更需提前公示闭店预案。监管部门或可借鉴教培行业经验,对汽车预付费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

当BBA时代落幕的尘埃里,不该只有车主在买单。这场转型阵痛揭示的,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迭代,更是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的重大考验。记住:再豪华的品牌光环,也掩盖不了对车主的基本责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