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油发电、用电驱动,这种“四不像新能源车”:竟卖得如此火?
要是你开着车去加油站,加油站的小哥看着你那挂着绿牌的新能源车,却熟练地拿起油枪准备加油,会不会一脸懵?嘿,别惊讶,这很可能就是时下卖得超火的“增程式电动车”!听起来有点绕?用油发电,再用电驱动车子跑?乍一想,这不多此一举嘛!可偏偏就是这么个看似“四不像”的技术路线,去年在中国车市上演了一出逆袭好戏。
数据最有说服力。看看权威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前11个月,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600万辆大关,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25%。在纯电车、插电混动(含增程)这几种主流新能源车中,增程式电动车简直是一匹狂奔的黑马。光是去年1月到5月,它的销量同比增长就高达221%,成了上半年增速最快的新能源细分品类!理想汽车靠着它的增程式SUV一度月销几万辆,东风岚图Free、比亚迪的DM-i系列、吉利雷神Hi·P、长城柠檬混动…连领克这样的品牌都宣布要加入战局。这火爆程度,让人忍不住想问:它到底有啥魔力?
解开“增程式”的面纱
简单说,增程式电动车,就像一位自带“充电宝”的纯电小伙伴。当你电池电量满满时(比如在家充满电),它完全可以像一台纯电车一样安静、平顺地行驶,零油耗,只消耗电能。它的核心魅力,在于那块“增程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专门负责高效发电的小型汽油发动机。
当电池电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比如设定剩余30%),或者你突然需要大动力爬坡、急加速时,这台增程器就开始默默工作了。请注意,它可不是像传统燃油车那样直接驱动车轮去“推”着车跑。它的任务非常专一:就是安静、高效地燃烧汽油发电!发出的电,一部分马上供给驱动电机,让车子继续跑起来;另一部分,则见缝插针地给电池组补点电。一旦电池电量充够,增程器就立刻“下班休息”,车子又回归纯电行驶状态。
说白了,它的驱动车轮,从头到尾依靠的都是电动机。汽油发动机?它只是个优秀的“后勤发电部长”。这种独特的“油发电、电驱动”模式,正是它区别于普通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发动机有时会直接驱动车轮)的关键。
为啥成了“香饽饽”?三大绝招俘获人心
第一招:比油车省钱,跟“里程焦虑”说拜拜!
开过纯电车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体会过“电量焦虑”。看着续航里程一点点掉,导航不断搜索着下一个充电桩,尤其是在高速长途或者节假日出行时,那种感觉实在不美妙。增程式电动车完美解决了这个痛点。电池快没电了?别慌,增程器启动,加油就能“续命”!它彻底摆脱了对充电桩的过度依赖。想想看,截止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超110万,而充电桩只有46.2万,缺口巨大。公共充电桩还可能遇到坏桩、排队、被占位…增程式“油电双修”的特性,让车主心里踏实极了,“有油就有电,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且,因为它工作时发动机只负责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稳定发电,不像传统燃油车那样油门刹车频繁变化带来巨大能量损耗。城市里走走停停的路况,增程式可比燃油车省油多了!
第二招:享受电车的爽快,避开纯电的短板!
驾驶过电动车的人,很难再回去忍受传统燃油车的顿挫感和发动机噪音。电车那种起步迅猛、加速丝滑、行驶安静的高级感,增程式电动车在纯电模式下全都能给你!即使增程器启动发电,因为它不直接参与驱动,并且工作状态非常稳定,车厢内的噪音和振动也比传统燃油车小得多,舒适性杠杠的。
第三招:政策支持,技术成熟可靠!
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是坚定的。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非常明确地指出,未来要“纯电动、插电混动(含增程式)、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这等于给增程式技术发了一张“官方认可证”。官方调研和市场数据都证明,它符合当下国情,解决了用户痛点,大有可为。
至于有人调侃它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这其实是误解。想象一下: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吃一碗饭(汽油),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力气(约25%-40%,专业叫“热效率”)真正用来驱动车轮,大部分力气都浪费在摩擦、散热和各种损耗上了。而增程器的“饭碗”是发电,它可以更专注地在最高效的区间工作,就好比吃一碗饭能转化出50%甚至更高的“力气”(电能)。这些高效转化的电,再近乎无损地去驱动电动机。绕开了传统燃油车复杂的变速箱、传动轴等环节的损耗,整体能量利用效率反而可能更高。
它为啥能火?关键在“精准满足需求”
技术路线本身很重要,但能把技术完美包装、精准击中用户痛点的产品更了不起。理想的成功就很说明问题。早期的增程式车(像十几年前的雪佛兰Volt)电池太小(比如只能跑60公里),导致日常通勤也得烧油,用户体验不佳,没火起来。
但像理想这样的品牌,转变了思路:给它装上足够大的电池(比如纯电能跑200公里左右),满足绝大多数人日常城市通勤的需求(基本不用油);同时保留一个常规大小的油箱,作为长途出行的坚强后盾。这就像你钱包里总放着一笔“救命现金”,平常电子支付,真遇到特殊情况也不慌。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功的增程式车型,普遍定位精准——瞄准了家庭用户核心需求,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家”。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品牌调性宣传,而是实打实地堆配置:宽敞的中大型SUV空间?安排!堪比航空座椅的舒适度?给上!照顾孩子的后排大屏?配上!炎炎夏日想喝冰饮?冷暖车载冰箱装好!这种把过去豪车专属的舒适便利普及到家庭用车的做法,实实在在地戳中了消费者的心窝子。增程式技术提供的“无里程焦虑”特性,恰恰完美支撑了这种全家安心出行的场景。
所以,增程式电动车能火,绝非偶然。它或许在技术原理上不是最新最炫的,但它解决了当下纯电车最大的痛点——里程焦虑和补能便利性问题,同时提供了接近纯电车的驾驶体验和更低的油耗成本。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以及车企在产品定位和用户体验上的极致努力(特别是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舒适、便利的刚需),让它成为了连接燃油时代和纯电未来的一座坚实可靠的桥梁。它不是完美的终极答案,但在充电网络还不够密集、电池技术仍有待突破的当下,它确确实实是很多消费者心中那份“既要…又要…”的最优解。市场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靠油发电、用电驱动”的智慧结合,正跑进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