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时代的车轮碾过谁,谁也别想闪开。看看2025年9月第2周的国产轿车销量榜单,这感觉,还真像是两种命运的分水岭。一边是新能源车高歌猛进,就跟插上了翅膀似的,销量蹭蹭往上涨;另一边,燃油车集体哑火,像到了冬天的蚂蚁窝,动静小得让人心疼。我琢磨着,这事到底说明了什么?咱们今天不妨一起琢磨琢磨。
先扔个问题出来:为什么这些年路上的电车越来越多,油车反倒变成了少数?以前咱想着混个牌照多难,现在却恨不得谁都开上电车。这事儿真就只是政策推动和补贴闹的么,还是说,其实咱老百姓心里也慢慢变了?
看榜单,最火的宏光MINIEV又杀了个回马枪,逆袭了之前的小冠军星愿,俩都破了万辆大关,成了当今大街小巷碰到概率最高的“老赖”。本来这类车给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便宜、实用、买菜接娃凑合使。结果人家硬生生把这份“入门”做成了国民顶流,这不光是因为价格够杀、模样够萌,更说明大家真切地意识到“小车也能有大作为”,还省心省油钱。你说,咱上着班、供着房,有必要天天开个大“耗子”么?有辆趁手趁心的就够了。新能源的接地气,正好踩住了现如今大多数普通人的痛点。
比亚迪那是更不用说,一口气在前十挤下了五个席位,虽说有些爆款开始掉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人手一只鸡中的战斗鸡。就说秦PLUS新能源,虽然后退到了第三名,可人家这体量,搁燃油车面前,那绝对是笑着数零头的份。特别是海豹06、秦L、海鸥,销量都够得着五千台,而且还不是那种靠吹出来的噱头,新老用户口碑都有保证。
其实比亚迪这两年厉害的地方,不光是会造车,更会琢磨心得,啥型都能出,技术也不拉胯。有人说新能源车不安全,小毛病多,那是几年前的印象了。现在的技术说到底,一块大饼能分给汽修铺的,都转投智能、续航和舒适上了。这也是为什么新能源几个头部品牌能一骑绝尘,以前追着特斯拉咬,现在反倒自己带着一波跟风大军奔前头跑。
再看小米SU7那个“新人”,销量五千多辆,稳扎稳打进了主流战场。小米什么时候不闹腾?以前卖手机,现在做汽车,雷总一句“为发烧而生”搬到了四个轮子上,不少人冲着牌子也得尝尝鲜。关键是它起步不高,配置还都给你配齐了,比那些油车卷得干脆利落。捞钱是其次,先把自己家族大旗扎进车圈,把份子抢下来再说。
往下看,什么海豚、熊猫、银河A7,个顶个都能在销量榜前头露脸。MG4、零跑B01这些个也开始抛头露面,虽说没到一线阵容,可趋势很明显,谁都在偷偷加把劲,生怕落了队买不起广告。
讲真,咱不用翻太久,那些年,油车多任性?帝豪、艾瑞泽这些牌子,年年稳稳坐头排大哥,现在呢?帝豪直接掉到二十八名,销量破千都费劲。艾瑞泽8、荣威i5、星瑞,往年一呼百应的热门,现在也只能在榜末苦苦挣扎。
有人说,燃油车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我觉得也不见得。有的习惯真不是能一夜之间扭过来的。油车的感觉,油门一踩、引擎一吼,那个体验,是电车给不了的爽。但问题也简单——老百姓看重实际,便宜、好养、省事才是王道。如今油价一天一个样,补贴、政策眼看着只向新能源倾斜,谁还舍得为那点“情怀”多掏一倍油钱?再加上城市限号、限行都盯着蓝牌,开个油车,哪哪都受限制,跟回老家种地似的“原地打转”,图啥呀?
燃油车遇冷,关键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个就是价格,纯油车除了极少数高端、特殊用途的之外,经济性实在毫无优势。第二个,技术代差出来了,新能源动不动智能化、辅助驾驶、OTA升级,新鲜玩意一大堆。油车要折腾智能化,动不动就加价还缩水。第三个,政策倾斜那是明摆着。限行、排放、上牌、积分、购置税,各种“暗伤”,看不见摸得着,你说一辆油车的用户能跟新能源抢什么?
还有一个深层的变化,其实是消费观念。咱过去讲究一辆车扛十年,买断使用,心理预期是“传家宝”。现在不一样了,手机两三年换一次,车呢?许多人其实也默认开三五年够意思,功能、智能别落伍,保值率怎么样,倒成了次要。新能源趁着这波车联网和软件升级的热乎劲,到处鼓吹体验、智驾,结果年轻人被忽悠一个顶俩。你说,老一辈还在念叨“铁包肉”,小年轻早琢磨着哪家的语音助手更会坑人,谁的自动泊车不磕牙。观念革命之下,油车根本插不上嘴。
榜单里也能看到,并不是所有新能源都是一路看涨。比如风云A9L、小鹏P7,销量开始下滑,不是每个新能源品牌都能吃肉。毕竟蛋糕就这么大,好不到哪去的车,用户很快就用脚投票。银河星耀8、汉、蔚来ET5T、启源A07、领克03这些,就属于稳定发挥,没什么大起大落;零跑T03、荣威D6那就是中规中矩,够糊个饭,但想带节奏还差点意思。你看火花萤火虫这种“新生儿”,连榜单前30都挤不进去,不是新能源就能干掉油车,还得比谁能玩出点新花样。
话说回来,新能源独领风骚,是不是油车这就要“死光”了?我觉得也不至于。市场上总有一拨人,认死理,“我的第一辆车就是油车,下一辆还得买油车”。会有人为牌子、为动力、为那句所谓的“质感”买单。只是大盘子来看,油车的好日子,的的确确靠到头了。
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新能源车和油车之争,表面上看是技术、补贴、价格的较量,背后其实是大家对未来生活方式选择的分歧。你信不信,等哪天充电、补能像蹭WiFi这么方便了,油车恐怕真就只能在博物馆展示了。那会大家还愿意回头,摸摸那副老家伙的铁皮,念叨两句“有味道”,但肯定不会为了味道掏空钱包,家里还得留个名额专门养它。
归根到底,谁主沉浮都是由老百姓的“票子”决定的。新能源敢玩新、能整活,这才一波接一波地赢得了更多人的钱包。油车再能“梳理经典”,但在大时代背景下,少了创新那块料儿,迟早就会被新鲜血液淹没。你不相信你看,今年卖得最好的电车,还真不是光靠“电”字蹭量,加分项全在用料、配置、服务上下功夫。以后出门见到开的什么车,还真不能只看车标那仨字母了。
所以,我觉得2025年9月这份销量榜单,明面上是新能源压制油车,其实也给了大家一面镜子,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再一次碰撞。买什么车,怎么用车,本质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今天是车,明天可能是别的。风水轮流转,把握住需求、贴合民心,谁能解决老百姓最急的事,谁就能站在下一个风口。
问问你自己:下一次换车,你是认老情怀,还是跟着时代走?这事儿,就留给你慢慢想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