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实测惊人发现,比亚迪续航差69英里特斯拉差45英里

对于许多正在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朋友来说,心里最大的一个疙瘩,恐怕就是续航里程了。

车企宣传册上那个光鲜亮丽的数字,到底靠不靠谱?

说能跑五百公里,我开着空调、听着歌,在上下班高峰期的路上堵一会儿,是不是就得打个七折八折?

澳大利亚实测惊人发现,比亚迪续航差69英里特斯拉差45英里-有驾

这种心里没底的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续航焦虑”。

大家都不傻,花几十万买个大件,谁也不想买回来一个“电动爹”,天天得为了充电操心。

而最近,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就有人真金白银地帮咱们把这个事儿给测明白了,结果还真挺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这件事的主角是澳大利亚汽车协会,也就是AAA。

这个机构可不是随便找几个车评人拍视频,他们是拿着政府的资金,正儿八经地在做一项为期四年的电动汽车真实性能测试。

目的很单纯,就是要把市面上那些热门的电动车,拉到普通人日常行驶的真实道路上,看看它们到底能跑多远,把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和实际能跑的里程做个对比,给消费者提供一份不掺水分的购车指南。

毕竟,实验室里那种恒温恒速、路面平坦的理想环境,跟咱们每天面对的红绿灯、上下坡、堵车长龙完全是两码事。

AAA的测试,就是要撕掉这层“美颜滤镜”,看看车辆的“素颜”究竟如何。

这次测试挑选了五款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其中两款车的结果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咱们中国的品牌比亚迪,另一个是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特斯拉。

根据AAA公布的数据,比亚迪的Atto 3车型,也就是我们国内非常熟悉的元PLUS,在澳洲市场的官方宣称续航里程是480公里。

这个数字听上去相当不错,足以满足大部分日常通勤和周末出游的需求。

然而,在AAA的实际路测中,这辆车从满电跑到趴窝,总共行驶了369公里。

这么一算,实际续航比官方数据少了整整111公里,缩水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3%。

也就是说,厂家承诺的续航里程,差不多有四分之一是“看得到,跑不到”的。

再来看特斯拉Model 3,它的表现虽然好一些,但同样没有达到官方宣称的水平。

澳大利亚实测惊人发现,比亚迪续航差69英里特斯拉差45英里-有驾

官方给出的续航数据是513公里,而实测结果是441公里,少了72公里,续航折扣率大约是14%。

虽然这个差距比亚迪要小,但也清楚地表明,即便是特斯拉这样的行业标杆,在续航里程的宣传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水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是不是都虚得很?

其实也不尽然。

在这次测试中,就有一位“优等生”,它的表现非常接近官方数据。

这款车是Smart #3,它的官方续航里程是455公里,实测下来跑了432公里,差距只有23公里,误差率仅仅5%。

这个成绩可以说相当扎实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Smart品牌,是咱们中国的吉利汽车和德国奔驰合资的产物,其技术和生产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中国的产业链。

这一下子就让整个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值得深思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

难道真的是车企在故意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吗?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汽车续航里程是怎么测出来的。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测试标准有三种,分别是欧洲的WLTP、美国的EPA和我们中国的CLTC。

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三套难度和侧重点都不同的考试卷子。

美国的EPA标准被公认为最严格,它的测试环境和流程最接近人们的真实驾驶习惯,因此得出的续航里程数字通常是最低的,但也是最准的。

澳大利亚实测惊人发现,比亚迪续航差69英里特斯拉差45英里-有驾

欧洲的WLTP标准则相对宽松一些,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个。

而我们国家的CLTC标准,更多地模拟了中国城市里常见的低速、拥堵和频繁启停的路况,所以测出来的续航数字往往是最高的,但与实际高速或综合路况下的续航差距也可能最大。

澳大利亚市场上销售的比亚迪Atto 3,其官方宣传的480公里续航,很可能就是基于相对乐观的WLTP标准得出的。

当这辆车被放到澳大利亚千差万别的真实路况下,面对着不同的驾驶者习惯、天气变化(比如夏天全程开着强劲的空调)、路面起伏等复杂因素时,续航里程打个折扣其实是在所难免的。

23%的折扣率确实偏高,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实验室标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

特斯拉14%的折扣率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

真正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安的,其实并不是续航里程会“打折”这件事本身,而是这个“折扣率”的不确定性。

如果所有的车企都统一按照一个标准,比如所有车的实际续航都是官方数据的80%,那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自己做个简单的乘法就能估算出真实续航。

但现在的情况是,有的车打七七折,有的车打八六折,还有的车能做到九五折。

这就好比去菜市场买东西,你不知道哪个秤是准的,买车就变成了一场碰运气的“赌博”。

这种品牌之间的巨大差异,才是续航焦虑的真正放大器,它让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相信谁。

从这个角度看,澳大利亚汽车协会的这次测试就显得尤为珍贵。

它不仅揭示了部分车型续航虚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横向比较的标尺。

它告诉我们,即便是行业巨头特斯拉,也无法完全避免续航缩水的问题。

同时,它也用Smart #3的优异表现证明了,拥有中国技术背景的汽车,完全有能力在续航精准度上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对我们客观看待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次测试结果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提醒,在走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校准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如何更精准、更坦诚地与消费者沟通,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一个品牌想要赢得长久的信赖,靠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技术和出色的产品力,更需要一份对消费者的真诚和负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