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下班,东三环那德行,简直就是一块巨大的停车场赠品——纹丝不动。
我窝在车里,脑子里正进行着一场关于晚饭的天人交战,是楼下那家永远记不住名的面馆,还是回家自创一道惊天地泣鬼神的黑暗料理?
就在这哲学思考的当口,旁边车道一辆蓝色小电驴,跟条泥鳅似的,一个鬼魅的闪现,“嗖”地就钻我前头去了。
那一刻,晚饭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哥,你这手艺是哪个驾校教的?
你怎么就能在那比我脸皮还薄的缝里,完成一次乾坤大挪移?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开车这活儿,压根就不是纯粹的物理运动,它是一门玄学。
是一种你踩了半辈子离合,换了三本驾照,才修炼出来的第六感。
你都解释不清,为啥能在那个外卖小哥从小区里窜出来的前零点五秒,你的右脚就像有自主意识一样跺下了刹车。
你管这个叫“经验”,说得高级点,叫“车感”。
可现在,一帮车企里的“技术宅”们非要站出来说,他们能把这套玄学,给你塞到一块硅片里。
星途ET5就是这帮“挑战者”里最新的一个,上来就放狠话,说自家搞的不是什么冷冰冰的自动驾驶,而是要教AI“像人一样开车”。
你听听,这话说的,跟教一个只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去打麻将似的,不但要会算牌,还得会察言观色,会碰瓷儿,会诈和。
这套系统,他们起了个特别唬人的名字,叫“猎鹰700”,心脏是一颗国产的“征程6P”芯片,据说在自主品牌里,已经是顶流配置了。
一说参数,什么“560 TOPS算力”、“一段式端到-端架构”,一堆名词跟天书似的。
我给各位翻译一下,别被这阵仗吓住。
以前那些个智能驾驶,就像个传话游戏。
摄像头是哨兵,看到个行人,赶紧跑去跟感知系统汇报:“报告!前方发现直立猿人一个!”
感知系统琢磨半天,再去找决策系统:“领导,那哥们儿好像要过马路,你看咋办?”
决策系统清了清嗓子,才慢悠悠地通知控制系统:“那个……要不……刹个车试试?”
这中间但凡哪个环节打个岔、摸个鱼,后果就不堪设想。
“端到-端”这玩意儿,上来就把中间所有传话的、递条子的全给开了。
哨兵看到啥,直接捅到总司令那儿,大脑(芯片)直接下令:“干掉……不对,刹车!”
这效率,杠杠的。
据说这套系统起步比人类老司机还快42%。
可问题来了,咱们在路上开车的,最怕的真不是起步比人慢半拍,而是那些防不胜防的“开盲盒”式惊喜。
所谓的“鬼探头”都见过吧?
前车好端端的走着,突然一脚急刹,你以为他要碰瓷,结果车屁股后头晃悠悠地走出来一位横穿马路的老大爷,手里还提着两颗大白菜。
这时候,光反应快有啥用?
你得看得见,还得“想得到”。
星途ET5给自个儿身上挂满了摄像头、雷达,连那颗贼贵的激光雷达都给装上了,理论上,就是为了不开这种“盲盒”。
但这又扯出了一个更要命的哲学问题:我们真就那么渴望AI“像人一样”开车吗?
可别忘了,人类司机里头,除了像我这种盘着串儿听着相声的佛系青年,还有一大票是“路怒症”晚期患者。
他们变道不打灯,超车全靠挤,晚上开个远光灯,能让你以为是外星人接你来了。
要是AI把这些“人类驾驶精华”也学了去,那未来的马路不得变成《疯狂的麦克斯》片场?
AI们会不会也相互别车,然后在云端用代码激情对骂?
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当然,咱们的工程师在宣传“类人”这词儿的时候,是有点选择性失明的,他们只挑人类驾驶员的优点学,比如开车平顺,懂得预判。
据说这套猎鹰700在进路口、过弯道的时候,会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提前把速度降下来,而不是等快撞上护栏了才一脚给你闷在座椅上。
这点倒是真的,早期那些智能驾驶,开起来就跟驾校刚毕业的新手一样,一惊一乍的,坐久了真能把隔夜饭给晃出来。
但真正的驾驶,尤其是在咱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哪有那么简单。
在北京的胡同里会车,那考验的不是驾驶技术,是社会学,是心理学,是面子工程。
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就知道谁该往墙根儿里再让让。
我就特别好奇,要是两台装备了同样“类人”AI的星途ET5在窄路上迎头碰上,它俩的算法会不会同时做出一个“礼让”或者“抢行”的决定,然后就在那儿大眼瞪小眼,一直耗到地老天荒?
这听着像个段子,却是所有想模仿人类的AI,都得回答的终极送命题。
说到底,星途ET5这次的赌注,与其说是一次技术上的大跃进,不如说是对“车”这个物种未来形态的一次探讨。
当冰冷的机器开始笨拙地模仿人类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驾驶习惯时,它就不再纯粹是个代步工具了。
它努力地想成为你的“伙伴”,一个不会累、没情绪,7*24小时待命,还越开越懂你的“AI司机”。
它的最终目的,可能并不是想让你彻底放手,在后排安逸地打游戏,而是在你堵在晚高峰,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能用一种你最舒服、最习惯的方式,帮你开那么一小段,让你能腾出手来,琢磨琢磨,晚上到底是吃面,还是回家接着搞黑暗料理。
至于它最后能不能真的像个人,那谁知道呢?
也许,当它学会了在加塞之后,默默打开双闪“谢谢你”的时候,那一天,才算真的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