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国产车品牌,这半年究竟赚了多少,是谁豪气冲天,是谁稳中有落?
看着财报里的数字,咱不禁要掏出计算器,对着屏幕嘀咕一句:这年头,造车到底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生死局?
搁在车圈,这财报就像年底晒账单,谁家酒桌上能多添几道水煮鱼,全看桌下的钱袋有多鼓。
吉利一口气突破1500亿大关,比亚迪净赚155亿,长城也没彻底掉队,还能稳稳地落下个63.37亿。
数到这,脑内无数问号飘过:销量如潮,利润攀高,咱普通买车的人,其中究竟是哪根神经被刺激了?
车企自己嘬得满嘴流油,老百姓的钱难道真是花得值?
别急,这账咱慢慢掰开揉碎来看。
先说比亚迪。
动不动就是“销量有销量,利润蹭蹭涨”。
249万辆新车,几乎每5辆中国产的新车,就能撞上一辆比亚迪的标。
这架势,就是那种走在马路上,随手一张,掉地上都能砸中比亚迪的车尾灯。
营收高达3713亿,说它是“造车圈里的支付宝”不夸张。
净利润155亿,同比增长14%。
直白点说,就算去年洗脚水里能捞到黄金,今年也多涨了十四个点。
啥意思?
比亚迪不只是卖得多,还实打实赚得多。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这些年新能源风口多,谁家都说自己技术牛,成天喊着降价,怎么利润还在涨?
数据没骗人,狠角色只有一个——比亚迪。
你说它是新能源龙头也好,是中国制造样板也行,总之,这账单挺让同行们眼红的。
有人说,比亚迪能这么赚钱,是因为它的“垂直整合”战略。
啥意思?
从电池到芯片再到车壳,能自己做的绝不外包,原材料价格要控住,供应链甭让人卡脖子,本质就是“自产自销,做得好还省钱”。
再加上比亚迪老爱“技术下沉”,有新玩意儿立马拉到主力车里用,把高端货砍到白菜价,谁能不心动?
外人看着比亚迪风生水起,有个流行段子:你以为比亚迪只会造车?不,它还会造财报。
但这背后真正厉害的,是比亚迪对市场的预判和财务管理的狠劲。
只要稍微理解点行业门道都知道,现在新能源淘汰速度快得惊人,头铁的人能扛到最后,头铁到能把电池也顺手卖了,这局基本就是王者组的选手。
说到吉利,就得换个语气了。
吉利挺住了!
上半年销量140多万,看着没比亚迪那么夸张,但人家营收1503亿,同比劲增27%。
这个数字有啥玄妙?
你家公司老板会满意到多请你喝两顿“下午茶”。
最神的还不是营收,是净利润。
吉利归母净利润蹭蹭到92.9亿,经调整后核心利润飙到66.6亿,同比大涨一倍多。
100%增幅啊,什么概念?
就是去年发工资买个汉堡,今年直接能吃鲍鱼捞饭。
吉利能够在新能源和燃油车双线发力,增量增收又增利,说白了就是“赚钱、攒钱、还能分红”。
这公司做不到头部补贴都白给。
大伙常说吉利会玩资本运作,但其实“技术+品牌”是这家公司的底色。
近两年吉利投入海量资金在智能化、动力系统,搞了一堆子品牌,还收了极氪。
分摊风险,资金流动快,利润自然蹭蹭涨,财报的数据并不是造出来的。
也有人纳闷:吉利是不是靠卖豪车有了新底气?
说句实话,吉利的定位一直很亲民,哪怕极氪这样新势力路数,也没真把主业给丢了。
要说吉利的进步,是“稳步升级”,不是靠赌命做爆款。
利润翻倍不是偶然,更像是战略的长期回报。
你品,有点像农民伯伯种地,去年撒籽,今年收成翻倍,耐得住寂寞,一朝丰收百家艳羡。
长城汽车的财报则宛如一场铁人三项。
销量56万多,在吉利和比亚迪这两个年年破百万的大佬面前,显得忒低调。
营业收入923.67亿,同比增长只有1.03%。
这样的小数点有什么玄机?
其实就是“稳定输出,胜在稳中有进”。
你们家买菜的老大爷,每天早起去市场,岁月静好不折腾,但手里拎的那几斤青菜最后总是能卖光。
长城汽车体量不算小,但行业变动大,竞争压力咔咔大,利润多少下滑也是事实,净入账63.37亿。
别看同比数据并不好看,能稳住阵脚其实就很不简单。
换个说法,“赚钱能力毋庸置疑”,这是市场对长城的肯定。
从哈弗到坦克系列,长城以SUV为核心,主攻消费者最愿意掏钱的功能路线,虽无神操作,却也陆地战舰稳扎稳打。
你要问为啥长城没能冲高?
缺爆点,总觉着他们太注重堆料,性价比王但论溢价能力稍显薄弱。
再加上这两年新能源车市场拼命卷,一点点没跟上节奏,利润便难大爆发。
可长城好歹“没有亏损”,在寒冬中还没冻死,实力不能否认。
回头复盘,三家车企各自风景这边独好。
比亚迪靠前瞻布局和技术追赶,稳坐新能源第一把交椅。
吉利主攻多元化战略,吃着“燃油+新能源”的双重红利。
长城平稳踏实,紧抓SUV细分市场,反而抗风险能力不错。
用网友的话说:你下场挑车,发现无论预算多少,总能看见这三家的影子。
这行情,谁能跑得快谁是王,谁能活得久谁是赢家。
但有点值得琢磨的是,这么多车卖得动,利润也涨得飞起,用户的获益到底在何处?
是产品更新更快了?
是价格越来越卷了?
还是服务越来越体贴了?
有网友已经在提问:车企发财了,消费者真的满意了吗?
新势力冲上来,老品牌坐稳头把交椅,整个市场好像一碗煮沸的鱼汤,香气四溢但总觉得哪里还差点佐料。
还有一种隐忧: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未来在国际市场上驰骋,咱这些“老炮”们能不能持续保持竞争力,还是终究会被后来者迎头赶上?
财报的亮眼数据背后,是一场持续的实力较量,各种挑战不减反增。
新能源价格战一轮轮打下来,利润全靠技术护城河,谁家拳头够硬谁能笑到最后。
而面对市场变化,三家公司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但未来五到十年,中国车企能否在全球市场立于不败,还需时间验证——当然,留给他们的时间,也许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充裕。
留给咱们的思考倒是多了。
下次去4S店看车,别只关心月供,还得问一句:“这车企最近财报咋样?”
因为谁知道呢,决定你会不会突然享受新功能,甚至获得京东式价格的,可能正是在科技股投资者盯盘的那一秒钟。
朋友们,你怎么看三家车企这半年财报的表现?
销量破记录,利润杀疯,是中国车企的春天,还是只是幻觉一场?
你觉得比亚迪、吉利、长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财报背后,你关心的是产品升级还是价格福利?
欢迎底下留言砸出你的真心话!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