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说现在这车市,是不是有点那啥?一边是各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新能源小车卷到飞起,另一边,动不动就五米开外的国产奢华MPV却卖得齁热。你说咱老百姓,到底是迷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是就认准了“船大好顶浪”?
就说最近窜红的那几款MPV,魏牌高山、极氪009、理想MEGA、岚图梦想家,一个个都恨不得把“陆地头等舱”刻脑门上。空间阔绰、配置奢靡、智能化,听着是挺勾人的。可咂摸咂摸,这真是咱的刚需吗?
先摆摆这“大”。国人对“大”的这份执念,仿佛是基因里的图腾。斗室要大,座驾也要大,似乎越大就越撑门面。可问题是,咱这闹市区的路况,泊车位,哪样是给这些“巨兽”量身定制的?别说在水泄不通的早晚高峰里腾挪,就连寻摸个能塞下它们的犄角旮旯都抓瞎。
再扯扯这身价。动辄四五十万,乃至更高的叫价,直接把一大票潜在买家拒之门外。诚然,这些车在行头上确实下了血本,什么智联座舱、殿堂级音响、电动揉捏座椅,恨不得把你在家里的那份舒坦都移植到车里。可反过来说,又有几人真能把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玩转?
当然,车商肯定有他们的说辞。高阶MPV瞄准的是中产家庭和商务人士,他们对空旷度、舒适度和品味有更高的诉求。况且,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落地,多口之家对大尺码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
这番话听着没毛病,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当我们把添置MPV的理由归结为“家庭必需”时,是不是忽略了另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脸面?扪心自问,驾着一辆气场十足的MPV,是不是比开着一辆平平无奇的家轿更有范儿?尤其是在商贾云集的场合,一辆奢华MPV似乎成了身价的背书。
这种“颜面工程”的效应,其实是积习难改。往昔,人们趋之若鹜“大排量”、“舶来品”,眼下,又开始拥趸“大空间”、“奢华MPV”。说白了,都是在用消费来标榜自己的段位和底气。
可关键是,这种消费果真能带来幸福感吗?当你为了咬牙跺脚买下一辆奢华MPV,背负着沉重的供车压力,每天为了车位龃龉时,你当真觉得酣畅淋漓吗?
不仅如此,这种对“大”的趋之若鹜,也容易让我们顾此失彼。譬如,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环保参数,以及驾驶的掌控感。当我们只聚焦空间和配置时,是不是把汽车最本真的用途:代步,给抛诸脑后了?
更深远地看,这种对“大”的执迷,也折射出咱们社会的一种焦灼。在优胜劣汰的社会语境下,人们渴求通过物质来积攒安全感和被认可度。宅邸要大,座驾要大,似乎唯有拥有了这些,才能佐证自己是人中龙凤。
但实则,真正的愉悦感,往往源于内心的平和与知足。与其一味地追赶身外之物,倒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放在提升自身的内在价值上。
所以,下回当你撞见那些气宇轩昂的奢华MPV时,不妨多在心里嘀咕一句:这真是我的菜吗?抑或,我只是想要一张更大的“通行证”?
或许,当我们不再拘泥于“大”,不再把消费当成衡量成功的铁律时,才能真正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小确幸。正如那句老生常谈:量体裁衣,才是王道。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一辆经济耐用、安全适意的车,或许就足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