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尤其是预算卡在十万块钱左右的时候,确实是件挺纠结的事。
市面上的车琳琅满目,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想挑一辆既能满足日常家用,开出去又能显得自己有点品味的车,还真得费一番功夫。
就在这个当口,吉利推出了一款新车,叫缤越超能Max,定价在八万多到十万块钱不到。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心里就开始盘算了,这车听着像是个大便宜,但它到底是实打实的优惠,还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偷偷省了成本呢?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款车掰开了揉碎了,好好看一看,它到底值不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掏这个钱。
首先得说,这辆车的外观设计确实很能抓住人的眼球。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很大程度上是买个“眼缘”,车好不好看,直接决定了会不会有兴趣继续了解下去。
吉利的设计师显然是摸透了这种心理。
你去看缤越超能Max的车头,那个X形状的大格栅,黑乎乎的,看起来就特别有攻击性,不像一般家用车那样四平八稳,反而有点像那种性能小钢炮的感觉,显得整个车头特别宽,气势很足。
有数据说它的视觉宽度比同级别的车要多出百分之十二,这个数字听着可能没什么概念,但你把它和别的车停在一起对比,就能明显感觉到它看起来更“趴”,更运动。
车身侧面的设计也挺时髦,车顶是黑色的,和车身颜色不一样,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让人感觉车子更轻巧、更动感。
再加上那个模仿碳纤维纹路的后视镜外壳,这些细节凑在一起,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这车是专门为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准备的。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么一个浑身上下都在强调“运动”和“潮流”的车,它的实用性到底怎么样?
会不会只是样子货,为了好看牺牲了太多别的东西?
这是很多人心里的第一个疑问。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拉开车门坐进去看看。
车里的设计风格和外观是统一的,黑灰色的搭配,第一眼看上去感觉还挺显档次的。
中控台,就是驾驶座前面那一大块,用的是一种叫“搪塑”的软性材料。
你用手按一按,是软的,比那种硬邦邦的塑料手感要好不少,但要说它有多高级,也谈不上,毕竟和真正的皮质包裹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考虑到这车的价格,能用上软质材料已经算是有诚意了,总比满手都是硬塑料强。
车里的一个亮点是座椅,虽然不是真皮,但仿皮的材质做得不错,特别是座椅边缘的缝线,做得非常工整,这种在细节上的用心,反而能让人产生好感。
车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块立在中控台上的10.25英寸大屏幕,像个平板电脑一样,让整个车厢的科技感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智能手机,车里有这么一块大屏,操作起来确实方便很多。
但是,这块看起来很先进的屏幕,有一个让人挺想不通的缺点,就是它不支持OTA远程升级。
这个OTA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你的车机系统不能像手机系统一样,通过网络下载更新包来修复漏洞或者增加新功能。
这意味着你买车时系统是什么样,以后基本也就是什么样了,这在今天这个什么都讲究智能和更新的时代,确实是个不小的遗憾,对于喜欢摆弄数码产品的年轻人来说,这一点可能会让他们心里有点疙瘩。
说完了看的和摸的,我们再来聊聊最重要的乘坐感受,也就是空间。
缤越超能Max的轴距是2600毫米,这个尺寸在同级别的紧凑型SUV里,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不算突出。
实际坐进去的感受也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你坐在后排,腿部空间不算宽裕,膝盖离前面座椅的靠背大概也就一拳多一点的距离,要是前排坐的是个大高个,后排乘客就会觉得有点憋屈了。
头部空间感觉更紧张一些,主要是因为车顶线条为了追求运动感,收得比较快,所以身高超过一米八的人坐到后排,会明显感觉到压抑,头快要顶到车顶了。
储物空间方面,车里有一些挺贴心的小设计,比如专门给奶茶杯和雨伞留了位置,看得出设计师是动了脑筋的。
但是,后备厢的设计有个硬伤,就是它的开口离地面太高了,形成了一个很深的“坑”。
这就导致你往里放大件行李的时候特别费劲,比如一个沉重的行李箱,你得先费力地举得很高,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日常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搬运东西的家庭来说,是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把车开起来,看看它的动力和行驶品质到底怎么样。
它用的是一台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3千瓦。
光看这个数据,心里就大概有数了,这台发动机追求的不是爆发力,而是平顺和省油。
实际开起来的感觉也确实如此,在市区里跟车、起步,它的动力输出很柔和,油门踩下去车子不会往前蹿,开着很舒服,不累人。
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动力储备不足。
一旦上了高速或者需要急加速超车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这车有点“肉”了,油门踩到底,发动机声音倒是很大,但车速提起来却慢吞吞的,让人有点干着急。
官方公布的从零加速到一百公里的时间是12.3秒,这个成绩在现在的市场上确实算是比较慢的了。
如果车上坐满了人,后备厢再装上行李,去跑一些有陡坡的山路,那对这台发动机来说,真的是个不小的考验。
除了动力,隔音也是这辆车的一个短板。
在市区里低速开还没什么感觉,可一旦车速超过一百公里每小时,车里的噪音就变得非常明显,风声、轮胎滚动的声音都清清楚楚地传进车厢,实测噪音高达68分贝,感觉就像在高速上开了点窗户一样,长时间开高速的话,这种噪音还是挺影响舒适性的。
说了这么多缺点,是不是感觉这车不值得买了?
其实不然。
吉利敢把这车推出来,自然有它的底气,而这个底气,就是它超高的“性价比”。
缤越超能Max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给到了你一个看起来、用起来都远超这个价位的感觉。
吉利的策略非常聪明,它知道在动力、隔音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它没法和成本更高的车去比,所以它干脆就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也就是消费者第一眼能看到、能摸到的地方。
比如,在别的同价位车还在用小小的中控屏时,它直接给你一块10.25英寸的大屏;在别的车还在用传统造型时,它给你设计了极具冲击力的外观和悬浮式车顶。
这种做法,就是牢牢抓住了目标客户的心理。
对于很多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买第一辆车,可能并不需要多强的动力去飙车,但他们一定希望自己的车看起来够酷、够有面子,内饰够有科技感。
缤越超能Max恰好就满足了这些最表层的,也是最直接的需求。
它用一个非常漂亮的外壳和内饰,掩盖了它在机械素质上的一些不足。
这种取舍,让它在同价位车型中显得格外突出,也让它有了和瑞虎5x、传祺GS3影速这些强劲对手竞争的资本。
最后,我们把这辆车放到整个市场大环境里来看。
现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新能源车,特别是混动车型,发展得非常迅猛,价格也越来越亲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利推出缤越超能Max这样一款纯粹的燃油车,确实让人有些看不懂。
从战术上说,它用低价和高颜值填补了市场空白,吸引了一部分特定用户,这没有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这会不会是一种比较短视的做法?
毕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小。
对于一个手持十万块预算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现在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选择题:是买一辆像缤越超能Max这样,外观满分、动力及格的燃油车,还是稍微加一点预算,去够一辆动力更好、用车成本更低的混动车?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偏好。
如果你最看重的是设计感,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大的“面子”,而且对动力没有太高要求,那么缤越超能Max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但如果你更看重一辆车的内在品质、驾驶感受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可能就会在它面前犹豫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