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的美丽大同小异,内在的精彩各有千秋。” 可在如今这个看脸的时代,姣好的容颜似乎成了一张更容易打开局面的名片。
最近,奔达的金吉拉250摩托车火了,广告语直奔主题,锁定“型男索女”,主打的就是视觉冲击。
这款车究竟如何呢?
简单来说,奔达推出了一款复古巡航车型,并且特别强调它“适合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颜值出挑的潮男潮女”。
这让我不禁想问,难道外貌平平,就失去了享受骑行乐趣的资格了吗?
先来剖析一下这款机车。
金吉拉250,造型复古,配置尚可,配备了LED照明、防抱死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价格也算亲民。
厂商宣传的着力点在于,它“更适合女性驾驶”,理由是座高较低,便于掌控。
此外,灰色款则被认为“更受男性欢迎”,因为它拥有“经典美式巡航车的格调,又融合了硬朗的肌肉线条”。
听起来,仿佛摩托车也开始划分性别阵营了。
这让我联想到此前甚嚣尘上的一个事件。
某企业招聘,竟直接在招聘信息上标明“只招容貌姣好者”,甚至还附上员工照片,清一色的网红脸。
结果如何呢?
舆论一片哗然,招致猛烈抨击。
即便如此,类似的事件依旧屡见不鲜,换汤不换药。
再放眼汽车市场。
不少汽车品牌在宣传时,也热衷使用“女神专属座驾”、“精英人士之选”之类的说辞。
仿佛拥有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就能界定你的外在形象和身份地位。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消费者的“精准画像”,紧紧抓住了人们对于亮眼外貌和品质生活的憧憬。
为什么“颜值经济”如此盛行?
说到底,是商家精准地把握了消费者的内在需求。
每个人都渴望变得更漂亮,都希望生活得更优质。
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将产品与颜值、社会阶层紧密关联,以此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可是,这种营销手段真的值得提倡吗?
它会不会在无形之中,助长社会对外在形象的过度关注?
又是否会让那些相貌普通的大众,徒增焦虑和自卑感?
追求赏心悦目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度夸大外在,反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岂不是舍本逐末?
就拿金吉拉250来说,如果仅仅靠强调“俊男靓女”,而忽略了摩托车本身的性能与品质,这条路又能走多远呢?
难道只有拥有出众外貌的人,才配享受驰骋的快感吗?
难道只有驾驶豪华汽车的人,才能证明自己功成名就吗?
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这种“唯颜值论”的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
美是多维度的,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所定义。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更不能仅仅通过外貌来衡量。
这么说来,奔达金吉拉250如果可以将宣传重心,放在车辆自身的性能表现、操控体验、安全系数上,而不是一味强调“型男索女”,或许能够吸引到更多真正热爱机车的消费者。
毕竟,我们享受骑行的乐趣,是为了追求自由和洒脱,而不是为了满足旁人的评判标准。
我们应当提倡更加多元的审美观,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化特征。
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而不是被“颜值”所裹挟。
唯有如此,社会才能朝着更为健康、更为包容的方向发展。
所以,俊男索女骑着金吉拉250,自然有型有款。
但普通人驾驭金吉拉250,同样可以乐在其中。
关键不在于你的外貌如何,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