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这个昔日自信满满,以“技术日产”自诩、横扫全球市场的日本品牌,近年却活得有些憋屈。最新的“Re:Nissan”计划几乎等同于一纸自曝家丑的公告:不仅要自曝产能过剩的痼疾,还要承认自己在纯电和高性价比赛道上的落伍。怎么样,这副模样是不是让人想起了初老的体操运动员,技术还在,观众却寥寥?
今年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神奈川县的追浜工厂将在2027年初关停。这个工厂从1961年就开始咔咔造车,是日产的核心产能担当。想象一下,那些曾在流水线旁劳碌了一辈子的工人,现在要面对“被优化”的命运,换作谁都难免一声长叹。从骊威到Note、Aura,日产的主打小车基本都从这里流向市场。现在这些车型未来要转投福冈,相当于做了半辈子的菜刀,现在得改削水果,你说顺不顺手?
而与此同时,墨西哥的Civac工厂和COMPAS工厂也难逃被“清理门户”的命运。Civac工厂设立于1966年,是日产第一个海外据点,承载了多少拉美家庭的出行梦。可惜,半个多世纪的“老工房”也最终走向黄昏,不是因为不想干,而是架不住设备老旧,升级太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不生,这两年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和上汽都跃跃欲试想分一杯羹,但当日方否认关停传闻的时候,大家就明白,嘴硬只是最后的倔强。
再看COMPAS工厂,阵容更加强大。日产和梅赛德斯-奔驰强强联手,用来专攻北美高端市场。QX50、QX55、奔驰GLB,听上去比Civac“高大上”多了。只可惜,一道汽车关税,几款主力车型的命运就此锁死,只能拍屁股走人。工厂何在?意义何存?短短十年,有如昙花一现,给日产与奔驰联姻画了一个草率的问号。
面临“断臂求生”,日产终于坦率承认:是的,我们要从全球17家工厂砍到只剩10家。这不是减负,而是能否“活下去”的关键一搏。日产官方的声明一如既往地客气,什么“与利益相关方保持透明”“适时沟通”等等,说白了就是还没想好怎么交代,但等有结果一定告诉你。真相是,汽车行业竞争早已“丛林法则”升级,技术日渐被资本和规模碾压,日产早已没有倚天剑屠龙刀,连根打狗棍能不能好好用都令人生疑。
讽刺的是,日产曾是混合动力和内燃机的技术中坚,全球节能减排的明星学生。可在纯电赛道上,被新势力无情甩在后头。比亚迪、特斯拉们像一群开了外挂的实习生,狂奔的速度让老资历的日产怎么追?这种困境就像成年人突然发现90后、00后不仅不迷信爷爷辈的荣光,而且一夜之间把武林规矩都改了。谁还买你的半调子混动?谁还在意你祖上传下来的“技术传承”?
日产之困,其实是整个传统车企的缩影。产品规划犹豫不决,技术转型慢半拍,还要背负大而不倒的包袱。关掉三家工厂,仅仅是保命的开始。按计划,日产要彻底瘦身、清仓减员,从“技术流”转为“活下去流”。至于未来是华丽转身,还是彻底沦为产业遗老?恐怕只能留给时间和市场印证答案。
说到底,制造业的今天就是如此残酷:谁能踩紧油门,谁就是王。观众的掌声,不会为昨日的辉煌而停留半秒。至于日产,倘若不狠下决心“自废武功”,未来怕是连观众席都坐不满。人们或许会怀旧,但不会为一家过气巨头无休止买单。这,就是时代车轮的无情滚动。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