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恒大爆雷!日亏1亿裁员2万,狂言不靠中国市场

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在讨论,说曾经那个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日产汽车,怎么突然就有点顶不住了。

甚至有人给它起了个外号,叫“车圈的恒大”,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你仔细看看日产最近的状况,确实让人捏一把汗。

一天亏一个亿,全球范围内要裁掉两万名员工,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聊聊这个曾经的汽车巨头,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车圈恒大爆雷!日亏1亿裁员2万,狂言不靠中国市场-有驾

这事儿还得从日产公布的最新财务报表说起。

报表上的数字,普通人看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一个季度就亏掉了两千亿日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换算成咱们的人民币,大概就是一百个亿。

平均下来,这家公司每天一睁眼,就有一个多亿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

这笔钱,如果用来发工资,能养活多少家庭啊。

这么大的窟窿,背后肯定不是一两个小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销售大滑坡,尤其是在它以前最依赖的两个大市场,现在都亮起了红灯。

先说说北美市场,那可是日产以前的“提款机”。

在美国电影和电视剧里,日产车随处可见,是很多家庭的标配。

可现在呢?

销量跟坐了滑梯一样,直接掉了百分之二十三。

这说明,连最忠实的美国消费者也开始不买账了。

利润没了,这个曾经最粗的顶梁柱,现在自己都快站不稳了。

如果说北美市场的表现是让人失望,那中国市场的状况就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了。

想当年,日产在中国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车圈恒大爆雷!日亏1亿裁员2万,狂言不靠中国市场-有驾

旗下的东风日产,年销量轻轻松松就过了一百万辆,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车。

特别是那款叫轩逸的轿车,简直就是“神车”一样的存在,常年霸占销量榜的头几名,被大家戏称为“马路三大妈”之一,意思是保有量巨大。

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车,或者换车升级,都会考虑它,因为它省油、舒适、毛病少。

可现在呢?

最新的销售数据直接被砍了一半,从百万辆的级别掉到了不到七十万辆。

这失去的市场份额被谁抢走了?

答案咱们心里都有数,就是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的那些新能源汽车,像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品牌,它们就像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一下子冲了上来,把原来属于日产这些老牌合资车的地盘给占了。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日产也不是没想办法自救。

就拿轩逸这款车来说,以前是多硬气啊,现在为了卖出去,经销商给出的优惠幅度高达百分之三十,相当于打七折卖了,可销量还是起不来。

这就好比一个过去很受欢迎的老字号餐馆,现在菜品打对折都没人愿意进门了,因为旁边开了一堆装修新潮、菜品又有创意的网红餐厅,大家都去那边排队了。

这就说明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时代变了,光靠吃老本,是真的行不通了。

那么,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消费者突然就不喜欢日产了呢?

其实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技术上落后了。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只要发动机好、变速箱平顺就能赢得天下的时代了。

现在大家买车,看的是什么?

车圈恒大爆雷!日亏1亿裁员2万,狂言不靠中国市场-有驾

是你的电池续航靠不靠谱,是车里的屏幕够不够大、够不够智能,是你的自动驾驶功能能不能让人省心。

这就像咱们用手机,以前有个诺基亚能砸核桃就觉得很牛了,现在谁还用功能机?

大家都要的是能拍照、能上网、能玩游戏的智能手机。

汽车行业也一样,这是一场技术革命,日产显然在这场革命里掉队了。

咱们具体看看日产的技术到底落后在哪儿。

当咱们国内的比亚迪、吉利,还有美国的特斯拉都在拼命研发自己专属的纯电动车平台时,日产慢悠悠地推出了一个叫CMF-EV的平台,而且就靠这个平台造出了一款叫艾睿雅的车。

这款车上市前被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

有欧洲的专业媒体去测试,发现它的实际续航里程,只有官方宣传的百分之七十二。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车上写着能跑一百公里,你开出去七十公里出头就得赶紧找地方充电了。

这种“续航打折”的行为,消费者是最反感的,谁愿意花几十万买个心里没底的电动爹呢?

这个成绩,连大众前几年出的ID.4都比不上,更别提和我们国产车动不动就百分之八九十的续航达成率相比了。

更关键的是,在决定未来胜负的一些核心技术上,比如能量更高、更安全的固态电池,还有代表汽车智能化水平的高级自动驾驶,日产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别人家的发布会,都在展示自己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规划,而日产呢,连一个明确的时间表都没有。

这就等于在考场上,别人都在奋笔疾书了,你连题目还没看明白,这不就是等着被淘汰吗?

车圈恒大爆雷!日亏1亿裁员2万,狂言不靠中国市场-有驾

这种在技术上的保守和迟钝,是导致它今天困境的最根本原因。

当然,一个大公司的衰落,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环境上,美国时不时就搞贸易保护,增加关税,让日产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

而公司内部,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自从几年前那个叫戈恩的董事长上演了一出“胜利大逃亡”的戏码之后,日产高层就一直没安生过,各种内斗和权力倾轧,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大家的心思都用在办公室斗争上了,哪还有人真正关心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公司该往哪里走?

前阵子还想和日子同样不好过的本田合并,抱团取暖,结果也没谈成,真是雪上加霜。

直到现在,被逼到墙角了,日产才终于想起来要“壮士断腕”。

这一刀下去,确实够狠:全球裁员两万人,相当于公司里每十个人就有一个要失业;一口气关掉七个工厂,其中就包括了在咱们中国的武汉工厂,这一下就让它在中国的产能减少了六十万辆。

同时,它也宣布要在中国投资一百亿人民币搞研发,把研发团队扩大到四千人,还画了个大饼,说未来几年要推出十款新能源车。

话是这么说,可现在做这些,还来得及吗?

汽车行业变革的这个机会窗口,转瞬即逝。

当你还在犹豫要不要下场比赛的时候,你的对手们不仅已经跑完了半程,甚至快要冲线了。

现在才想起来砸钱、招人、造新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留给你的空间还有多少呢?

过去靠卖燃油车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新能源这个新赛道,你又没有抢到有利的位置。

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市场的严重萎缩,再加上内部的混乱和外部的压力,所有问题都凑到了一起。

所以说,亏损两千亿并不是偶然。

现在这步“断腕求生”的棋,是没办法才走的,但走完之后能不能活下来,活得怎么样,恐怕谁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