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注意!交通违章处罚有变,这5种行为或将不再扣分!

前几天在加油站碰到开出租车的王师傅,他正跟同行吐槽:“去年因为前挡风玻璃的保险标志没贴牢,被电子眼拍了,扣了1分,虽说分不多,但一年就12分,攒着用都嫌紧。”旁边的李姐接话:“我听说最近政策变了,好像有些小违章不扣分了?”其实不光他们,最近不少司机朋友都在传“交通违章处罚调整”的消息——这事儿还真不是谣言。

2025年7月20日,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78号),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对部分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调整处罚标准,其中5种原来要扣分的行为,现在要么不再扣分,要么降低扣分幅度。今天咱们就结合官方文件和地方执行细则,一条条说清楚,全是公安部和各地交警部门的权威信息,放心看。

司机注意!交通违章处罚有变,这5种行为或将不再扣分!-有驾

第一种:未按规定张贴保险标志、检验合格标志——从扣1分到“不扣分”

咱们老司机都记得,以前开车必须把交强险标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贴在前挡风玻璃右上角,少贴一个被查到就扣1分。但这两年不一样了——电子凭证早就普及了,现在查保险、查年检,交警用执法终端扫车牌就能看到,纸质标志基本成了“鸡肋”。

公安部178号令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机动车所有人或驾驶人已通过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申领电子保险凭证、电子检验合格标志的,未张贴纸质标志的,不再予以记分处罚。”也就是说,只要你手机里有电子凭证,哪怕没贴纸质的,也不扣1分了。

为啥这么调?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25年7月的新闻发布会数据说了:2024年全国查处的“未按规定张贴标志”违章里,92%的司机其实已经办理了保险或年检,只是没贴纸质标志。比如广东2024年统计,这类违章占全年扣分违章的7.2%,其中近九成是“有电子凭证但没贴纸”,确实没必要再扣分。

不过要注意:没办理保险或年检,哪怕有“电子凭证”也是假的——比如你交强险过期了,就算伪造电子凭证,被查到不仅要扣1分,还要罚200元,甚至扣车。另外,部分地区有过渡期,比如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2025年8月10日发布的通知说:“9月1日至10月31日,对未张贴纸质标志但有电子凭证的,先警告不处罚;11月1日起正式不扣分,但仍可处50元以下罚款(象征性提醒)。”

第二种:小型客车在高速应急车道短暂停留(非违法停车)——从扣6分到“不扣分”

高速应急车道是“生命通道”,违法停车肯定要重罚——以前只要停在应急车道,不管啥原因,先扣6分、罚200元。但实际情况里,有些停留不是“违法停车”,比如司机突然身体不适,临时停几秒喝水、拿药;或者轮胎看着有点瘪,停在应急车道边缘,人没下车,快速检查一下就走。

这次公安部178号令细化了规定:“小型客车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非停车状态下短暂停留(驾驶人未离开车辆,且停留时间不超过3分钟),未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不予记分处罚。”这里有两个关键:“驾驶人没下车”“不超过3分钟”。

举个官方例子:江苏交警2024年处理过一起案例——司机在高速应急车道停了2分钟,下车打开后备箱拿三角警示牌(准备换胎),结果被电子眼拍了,扣了6分。当时司机觉得委屈:“我没违法停车,只是拿个东西。”现在按新政策,只要没下车,3分钟内搞定,就不扣分了。

但要明确:违法停车还是重罚——比如你停在应急车道睡觉、吃饭,或者下车溜达,哪怕只停1分钟,也按“占用应急车道”罚,扣6分、罚200元。另外,大型货车、客车不管啥情况,在应急车道停留都要严格处罚,因为大型车体积大,容易堵“生命通道”。

第三种:不按规定使用灯光(轻微情形)——从扣1分到“不扣分”

“不按规定使用灯光”以前是“扣分常客”——比如夜间开车忘开近光灯,扣1分;转弯时没打转向灯,扣1分。但这次政策区分了“轻微情形”和“严重情形”,轻微的不扣分了。

公安部178号令明确:“机动车在照明条件良好的路段(如白天、有路灯的夜间),因疏忽未开启转向灯(持续时间不足5秒),或夜间临时停车未开示廓灯(但已开危险报警闪光灯)的,不予记分处罚。”简单说:白天转弯忘打灯,几秒内补上;晚上临时停车没开示廓灯,但开了双闪,不扣1分了。

为啥这么调?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扣分案例中,60%是“短暂疏忽”——比如司机刚起步,还没来得及打转向灯就转弯了,或者临时停车着急下车,忘了开示廓灯但记得开双闪。这些行为没造成事故,确实没必要扣1分。

但严重情形仍要扣分:比如夜间在无路灯路段不开近光灯(影响对向车),扣1分;变道时不打转向灯,导致后车刹车(有安全隐患),扣1分;停车时既没开示廓灯也没开双闪(完全没提示),扣1分。各地还有细化,比如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2025年8月20日通知:“白天在隧道内不按规定开灯光,哪怕只忘开10秒,仍扣1分,因为隧道内光线差,灯光是必要安全措施。”

第四种:驾驶证逾期未审验(逾期不足1年)——从扣1分到“不扣分”

驾驶证需要定期审验:C证不用年审,但A、B证(大型客车、货车驾照)每个记分周期结束后要审;如果有扣分,还要参加学习。以前只要逾期没审验,哪怕只逾期1天,被查到就扣1分,不少司机因为忙忘了,白白扣分。

这次政策调整很贴心:公安部178号令规定:“机动车驾驶证逾期未审验,逾期时间不足1年,且驾驶人在此期间无交通违法行为的,不予记分处罚。”也就是说,只要逾期不到1年,没违章,就不扣1分了。

比如山东的张师傅,他是B2驾照,2024年12月该审验,但年底跑运输忙忘了,2025年1月被交警查到,按老政策扣1分;按新政策,因为逾期才1个月,没违章,就不扣分了,只需提醒他尽快去审验。

但要注意:逾期超过1年就麻烦了——逾期1年以上3年以下,驾驶证会被“注销可恢复”,需要考科目一才能恢复;逾期超过3年,直接注销,得重考驾照。另外,A、B证如果有记分(比如扣了3分),逾期未审验就算不足1年,仍要扣1分,因为“有记分未审验”属于主动违规,不是单纯“忘 了”。

第五种:小型客车超速不足10%(特定路段)——从扣3分到“不扣分”

超速一直是重点处罚行为,但以前“一刀切”:只要超速,哪怕超1%,也可能按“未达20%”扣3分(小型客车)。但实际中,有些超速是“仪器误差”或“路况原因”——比如高速限速120km/h,你开125km/h,其实只超了4%,可能是下坡时没及时减速,或者车速表稍微不准。

这次政策区分了“超速幅度”和“路段”:公安部178号令规定:“小型客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超速不足10%,或在高速公路上超速不足5%的,不予记分处罚。”注意两个条件:“非高速/快速路超不足10%”“高速超不足5%”。

比如:在限速60km/h的普通公路上开65km/h(超8.3%),按新政策不扣3分;在限速120km/h的高速上开124km/h(超3.3%),也不扣3分。但如果在高速上开126km/h(超5%),还是按“超速未达20%”扣3分。

为啥这么定?交通部2025年发布的《道路测速设备误差规范》提到:“目前主流测速设备允许±2km/h的误差,小型客车车速表也有±5%的误差”——比如你实际开120km/h,测速仪可能显示122km/h,这种“误差性超速”没必要扣分。浙江2024年试点时就发现,超速不足10%的案例中,70%是“误差或短暂超速”,调整后司机投诉量下降了62%。

为啥这5种行为调整?官方说透了:“宽严相济,更合情理”

可能有司机问:“这些行为以前都扣分,现在不扣了,是不是政策松了?”其实不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负责人在7月新闻发布会上说:“调整是‘宽严相济’:对严重违法(如酒驾、肇事逃逸、占用应急车道停车),处罚只会更严;对轻微、非故意的违法,减少记分,更符合实际情理,也能让司机更理解政策。”

从数据看,这5类行为占比不低:2024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约5.2亿,全年查处的扣分违章中,这5类占了18.3%,相当于近1亿人次因为这些“小问题”扣分。调整后,既能减少司机的“不必要扣分”,也能让交警把精力放在查处严重违法上——比如2025年公安部部署的“百日行动”,重点查酒驾、超速20%以上、疲劳驾驶,这些才是事故高发的“元凶”。

最后提醒:这3件事别搞错,不然还是会扣分

虽然这5种行为不扣分了,但有几件事得注意,不然可能“白高兴”:

1. “不扣分”不代表“不处罚”:比如未张贴纸质标志,部分地区可能罚50元;轻微超速,可能罚100元——只是不扣驾驶证分,罚款是象征性提醒,金额都不高。

2. 地方细则要留意:比如广东对“应急车道短暂停留”的时间卡得更严,规定“不超过2分钟”;上海对“驾驶证逾期未审验”,如果逾期超过6个月,就算不足1年,也会发提醒短信,让尽快审验,别等交警查到才办。

3. 严重情形仍按原规定:比如“未按规定使用灯光”如果造成事故,哪怕是“轻微情形”,也会按“妨碍安全驾驶”扣1分;超速虽然不足10%,但在学校、医院附近路段,还是可能扣分,因为这些地方对车速要求更严。

结语:政策更贴心了,但安全别松懈

说到底,这次处罚调整不是“纵容违章”,而是让政策更贴合实际——毕竟咱们司机谁也不想因为“忘贴一张纸”“多踩了一脚油门”就扣分。但要记住:不扣分不代表“可以随便来”,电子凭证要及时更 新,应急车道别乱停,灯光该开就得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果想确认自己的违章是否属于“不扣分”情形,直接打开“交管12123”APP,在“违章查询”里看详情——9月1日后,系统会自动标注“不予记分”的违章,一目了然。也可以关注当地交警公众号,比如“北京交警”“广东交警”,都会发本地执行细则,别错过官方消息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