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
当所有人都还在讨论什么金九银十、市场复苏的时候,比亚迪直接把1到8月的成绩单甩了出来,286万辆。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就是后面几个哥们儿加起来,可能都得踮踮脚才能够着。尤其是8月份那个37.4万辆,简直是把“内卷”这个词刻在了脑门上,用销量对着所有同行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精神PUA。
我之前一直说,现在的车圈竞争,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掀桌子。你以为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抢蛋糕吃,实际上有人已经抱着煤气罐进来了。最好的防守不是把自己的蛋糕做得更大,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谁也别吃。比亚迪现在的玩法,就是这个路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460万辆的年度目标,现在完成了62%,你觉得这是在稳扎稳打吗?不,这是在告诉所有人,下半年我要加速了,你们谁能跟上,谁就准备成盒。
尤其有意思的是那个所谓的“技术护城河”。别的车企开发布会,恨不得把诺贝尔奖得主请来站台,讲什么星辰大海,讲什么人类未来。结果呢?比亚迪用一个最简单粗暴的逻辑告诉你,技术这玩意儿,不在实验室,在马路上,更准确地说,在老头乐旁边。
你看,它说“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搭载车型卖了140万辆,8月份辅助驾驶车型占比90%。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是什么?不是识别红绿灯,不是丝滑过弯,是预测一个从菜市场冲出来的、不讲任何交规、走位堪比道诡异仙的老大爷。特斯拉的FSD再牛逼,它见过左手提着活鱼右手拎着大葱,还能风骚漂移过路口的大爷吗?它没见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归结为老头乐,可能有点缺德,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比亚迪的逻辑就非常朴素了,我不管你算法多牛逼,我直接用140万辆车,每天在全国各地最混乱的路口,收集8700万公里的真实数据。这里面有多少是关于如何规避老头乐的,我不敢想。这就是用最笨的办法,修炼最强的武功。什么叫技术为王?这就叫技术为王。不是参数上的胜利,是现实中的胜利。能过,就是能过。三体人看了都得被这种朴素的暴力美学气活了。
至于那个灵鸢无人机,兆瓦闪充,更是重量级。别人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比亚迪直接给你整了个无人机。这是什么思路?这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理解不了这个东西有什么用,难道是堵车的时候放出去看看前面发生了什么?还是说跟老婆吵架了,可以飞出去送个花道个歉?但你架不住它听起来牛逼啊。这就跟修仙小说里一样,大家都在比谁的飞剑快,突然有个人掏出个加特林,虽然不合规矩,但是真他妈的好用。这他妈才叫颠覆!
然后我们再看全球化,这个更有意思了。8月份海外卖了8万多辆,同比增长146%。这已经不是出海了,这是“闪电战”。过去我们总觉得,国产车出海,得小心翼翼,得讲故事,得融入当地文化。比亚迪现在干的事儿是,把国内这套“掀桌子”的打法,原封不动地打包,像一个压缩毛巾一样,扔到欧洲市场,然后浇上一盆水。
德国慕尼黑车展,人家BBA的地盘,比亚迪带着腾势直接杀过去了。欧洲那些老牌车企巨头,估计心态都崩了。他们过了几十年舒舒服服的日子,车子减点配置,加点价,日子照样过。现在来了一个雷电法王,上来就是满配、低价、高科技,还跟你说“我们匈牙利工厂年底就投产了哦亲”。就问你怕不怕?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物种入侵。说实话,最近油价又涨了,我那个老油车开着都有点心疼了。
所以你看,比亚迪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它构筑的根本不是什么技术护城河,而是“金钟罩铁布衫”。在国内,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规模,用巨大的销量和保有量,去摊平成本,去喂养数据,去把所有对手卷死。在国外,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国内卷出来的这套成熟的、极致性价比的、甚至有点不讲武德的模式,直接降维打击那些还在过太平日子的“国际友人”。
这里面其实也藏着一种品牌玄学。过去我们说,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你买的不是车,是社交名片。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的光环,你买的不是车,是一种硅谷信仰。比亚迪现在似乎也在打造一种新的玄学,这种玄学的内核不是高端,也不是科技,而是一种“颠覆”的快感。它让你觉得,你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投出了一张选票,你是在亲手参与终结一个旧的时代。
这种感觉很奇妙,它把消费行为上升到了某种“革命”的层面。所以你再看286万这个数字,它背后代表的,是286万个想要看到这个世界被狠狠重塑一遍的人。比亚迪的终极武器,不是刀片电池,不是DM-i,而是它成功地让所有人都相信,这场游戏,只有它能带着大家把桌子掀了,而且还能赢。至于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反正现在,太阳都要为一个卖车的趔趄一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