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误区,_每天充电_或_用完充_,这样最伤电池

如今开电动汽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这车开起来安静又省钱,确实舒坦。

但舒坦归舒坦,很多朋友心里头都揣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疑问,那就是这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到底该怎么伺候?

咱们平时开车,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看着电量掉到一半左右就心里发慌,赶紧找地方充电,图个安心,这叫“每天充电”派;另一种呢,是心态特别稳,觉得车就是个工具,非得开到系统提醒电量低,续航只剩一丁点儿了,才不慌不忙地去找充电桩,这叫“用完再充”派。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两种充电习惯,到底哪一个对电池的伤害更大?

电动汽车充电误区,_每天充电_或_用完充_,这样最伤电池-有驾

要是做错了,那可不只是续航打折那么简单,是实实在在地伤车,掏的是咱们自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好好聊清楚。

首先得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结论,这个结论是行业内工程师们公认的:相比于天天充电,那种“非要用光了再充”的习惯,对电池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是头号杀手。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以前用老式手机不都说要把电用光再充,能防止电池有“记忆”吗?

这观念可得赶紧更新了,现在电动汽车用的都是锂电池,跟以前的镍镉电池完全不是一回事,您要是还用老黄历伺候新宝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咱们可以把电池想象成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

当您把电量用到20%以下,甚至是彻底开到车子动不了,这个过程就叫“深度放电”。

这就好比您非要把那块海绵拧到一滴水都不剩,不仅拧干了水,连海绵本身的纤维结构都给拧坏了。

对于电池来说,这种伤害是物理性的,是不可逆的。

具体来说,咱们市面上主流的两种锂电池,受到的伤害还不一样。

一种是三元锂电池,它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能让车跑得更远,但它也相对“娇贵”。

深度放电的时候,为了榨干最后一点电能,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材料结构可能会发生崩塌,就像一栋房子的承重墙被拆了,这房子还能好吗?

这种损伤是永久性的。

另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咱们国家很多品牌,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它的优点是安全、寿命长。

但即便是这位“壮汉”,也经不起您这么折腾。

深度放电会导致它内部的一些活性物质结晶,说白了,就是一些本来应该勤勤恳恳工作的“小工人”,因为长期没电“饿”着,就抱团取暖变成了不干活的“石头疙瘩”,这些“疙瘩”再也没法参与充放电了,电池的总容量自然就永久地减少了。

有实验数据可以佐证,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汽车锂电池,但道理是相通的,一块铅酸电池在经历短短十次深度放电后,容量就可能直接衰减掉百分之三十。

所以说,您每一次把车开到趴窝,都是在拿电池的寿命开玩笑,让它实实在在地“折寿”。

电动汽车充电误区,_每天充电_或_用完充_,这样最伤电池-有驾

那么反过来说,“用完再充”既然是头号杀手,那我是不是天天充,让电量时刻保持在高位,就万事大吉了呢?

这看似是一种“爱护有加”的做法,其实也藏着隐患。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叫“电池循环寿命”。

电池的寿命不是按我们用了几年算的,而是按照完整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来计算的。

从零充满到百分之百,再用到零,这才算一次完整的循环。

咱们举个例子,一辆满电续航四百公里的车,您每天上下班通勤,可能只用了百分之三十的电。

晚上回家您就给它插上充电枪充满了。

表面上看,电量总是满的,很安心。

但您细算一下,您这样充放电三次多一点,电池就已经记上了一次完整的循环寿命。

如果您不充电,而是等电量用到百分之二十再充,可能三天才需要充一次,这样算下来,同样的使用时间,前者消耗的循环次数是后者的好几倍。

频繁地在电量还很充足的情况下充电,实际上是在加速消耗电池宝贵的循环寿命。

更关键的是,特别是对于三元锂电池来说,长期让它处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高电量状态,对它也是一种折磨。

这就好比一个人,天天吃得太饱,撑得难受,身体负担很重。

电池也是一样,电量太满会导致它内部电压持续处于高位,这会加速电极材料的老化和电解液的分解,虽然这个过程很缓慢,您一天两天感觉不出来,但天长日久,您就会发现,怎么我的车充满电也跑不了以前那么远了?

续航里程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缩水”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太“饿”和太“撑”对电池都不好。

那么,最科学、最能延长电池寿命的充电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很简单,记住几个黄金法则就行。

第一,是充电的时机。

电动汽车充电误区,_每天充电_或_用完充_,这样最伤电池-有驾

所有汽车厂商和电池专家都推荐,当车辆的剩余电量掉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个区间时,就是最理想的充电时机。

不要再往下掉了,这是公认的“安全红线”。

核心原则就是“浅充浅放”,让电池始终在中间这个最舒服的电量区间工作,它的寿命会大大延长。

有研究表明,保持浅充浅放的习惯,高质量的锂电池循环寿命甚至可以突破一万次,而经常深度放电,寿命可能连两千次都不到,这其中的差距,就是好几年的使用时间和几万块钱的换电成本。

第二,是充电充到多少合适。

这一点需要根据您的电池类型来区别对待。

如果您的车用的是三元锂电池,那么在日常使用中,不跑长途的话,建议充到百分之九十就可以了,给电池留一点“呼吸”的空间,避免高电压带来的持续伤害。

现在很多智能电动车都可以在系统里设置充电上限,这个功能一定要利用起来。

但如果您的车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情况就不同了,反而建议您每周至少有一次机会,把电量完整地充满到百分之百。

这是因为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平台比较特殊,在电量不高的时候,车辆的管理系统很难精确判断剩余电量,把它充满一次,相当于给系统做一次“校准”,让它重新认识一下“满血”的状态,这样才能更精准地管理电池,对电池健康反而有好处。

第三,是快充和慢充的选择。

快充确实方便,解了燃眉之急,但它就像给电池灌烈酒,电流大,发热也厉害。

高温是电池的另一大天敌,长期使用快充,会导致电池容量出现不可逆的衰减。

所以,快充应该是应急时的选择,而不是日常的习惯。

建议每周使用快充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在家里或者单位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用慢充,那平缓的电流对电池来说,才是最温柔的“滋补品”。

最后,还要特别注意温度的影响。

冬天天气冷,尤其是在零度以下的环境,如果您的车在外面冻了很久,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插枪充电。

低温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变慢,强行充电容易导致锂离子在负极表面析出,形成“锂枝晶”,这东西像针一样,可能会刺穿电池内部的隔膜,引发短路,非常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先启动车辆开一小段路,或者让车辆的电池预热功能工作一会儿,等电池温度上来了再充电。

夏天则相反,车子在太阳下暴晒后,或者刚跑完高速,电池温度很高,这时候也不要立刻充电,高温加上充电的热量,双重“烤验”会大大增加电池鼓包的风险。

最好是把车停在阴凉的地方,让它“冷静”半小时再进行充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