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
在辽宁沈阳召开
跟着记者一起来看看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
汽车产品质量问题
各方做出了哪些积极探索
公众对车辆安全性担忧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雷光程在会上表示,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形势愈加复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带来持续挑战,这对加强安全监管、升级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国内车市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车价格战。这场持续一年多的价格战背后,隐藏着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深层隐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在新车销量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1.9%,整体利润率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事实上,利润的压缩直接影响了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位车企负责人揭示了更多在价格战中可能发生的“减配”行为。比如,车企在座椅填充物、车窗玻璃、结构件等隐蔽环节采用低成本替代方案,虽单个项目差异微小,但叠加后可能会降低车辆安全性、耐用性与使用价值,引发了公众对车辆安全性的担忧。
在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全球化质量安全治理的
迫切性日益凸显
雷光程透露,2024年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0次,涉及车辆1651.7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139次,涉及车辆602.04万辆,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驾驶辅助系统误用、转向助力失效和动力电池热失控等。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推进《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并结合汽车数智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召回工作程序和要求;同时将健全事故报告、现场勘查和缺陷分析机制,加强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
2004—2024年汽车召回的次数与数量
在谈及下一步加强行业监管的话题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冯永琴介绍称:“我们将探索建立沙盒监管深度测试技术规范,构建危险场景库、典型缺陷分析用例库和典型沙盒深度测试用例库,进一步提升对新技术的测试和验证能力。此外,还将提升缺陷现场调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强化产品召回管理。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缺陷召回智慧监管技术方案,加强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缺陷的调查。”
雷光程表示,生产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提升质量、保障安全需要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缺陷汽车召回及汽车“三包”等义务,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应客观、真实、全面、理性,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过度宣传、虚假宣传的整治力度。
标准引领品质安全
切实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就如何保障汽车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唐冀平表示,检验检测是保障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保障数智时代汽车产业安全发展的生命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