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91.4亿港元上市冲港股,能否打破比亚迪海外新能源垄断?

奇瑞汽车的上市,无疑是在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9月25日,奇瑞在港交所成功挂牌,募资91.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车企IPO中的最大赢家。这一股价定在30.75港元/股的操作,不仅让它稳坐聚光灯下,还给许多吃瓜群众提供了热议的谈资。不过,市场一向是风云莫测的。当上市首日的股价上涨还没捂热,短短几天后股价就冲高回落,投资者的算盘因此多了几声“咔嚓”。即便如此,奇瑞的市值依然傲视小鹏、蔚来等一众玩家,给了自己一个可以小小“炫耀”的。

奇瑞91.4亿港元上市冲港股,能否打破比亚迪海外新能源垄断?-有驾

但光看这次上市成为“年内最大车企IPO”可不够热闹。奇瑞这条“之路”可是走得坎坷又漫长,堪称一部“国产车的上市伦理剧”。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便开始推动奇瑞股份制改造。一扭头,2006年传上市的消息来了;没过两年,2009年也喊了声“快上”;到2012年又开了个会定目标;2016年,来一波雄心壮志再冲一把……要不是如今真的挂牌成功,围观群众都快以为这是“狼来了”的现实翻版。当家人尹同跃对过去奇瑞缺钱的日子自嘲道:“早些年没那么多进来,全靠银行贷款撑。”一句话戳穿了那些不得已的艰难:没钱,咱硬撑;没上市,咱努力。

这次IPO的真正意义何在?奇瑞明摆着不是单纯补了短板,也不止为股权激励机制打基础。更深一层,他们是想借市场这块跳板,用切实的弹药向世界市场猛冲。尤其看到招股书写明20%的募资要砸向海外市场,那就是明摆着给大家放了个卫星:奇瑞要彻底“扎进”国际化的洪流里。早在2003年,奇瑞就成了中国车企里最早“走出去”的先锋,那时候靠的是产品拼出口。然而,近几年奇瑞的玩法升级了——从“走出去”转变为“扎下去”,自嗨不干了,务实是正道。比如,看上巴西、中东市场,奇瑞已经搞定了成熟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到了欧洲市场,人家更直白:搞研发,建工厂,玩造型。在德国开设计中心,在意大利建造型中心,甚至还在西班牙搞合作生产电动车,这是一系列“把根扎在地里”的骚操作。

但光靠扎根,还不够稳。一支奇瑞刚伸出去,另一支强力玩家比亚迪已经抢了灯光最好、地段最佳的舞台。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比亚迪出口暴涨127.5%,单8月出口量近8万台,同比增长154.5%,妥妥的“黑马”速度。在奇瑞原本视作扩张重点的巴西市场,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高歌猛进,轻松拿下冠军。而欧洲、西班牙等地,比亚迪的新能源大军甚至直接放话:“传统燃油的地盘,我们新能源来接班啦!”奇瑞虽然在海外出口数据上还算体面,但与新能源玩家比亚迪的差距却肉眼可见,燃油车优势渐弱的场面不禁让围观者捏了把汗。

对奇瑞来说,这次输掉的并非面子,而是赛道优势的转移信号。市场是场硬仗,国际化更是长跑。假如奇瑞能稳住脚跟、练出几套拿得出手的新能源拳法,或许有机会在下半场翻盘。但现实是,赚钱不易,守住市场更难,外加新能源车这块蛋糕又“香又硬”,谁都想分,谁也得拼命。

最终,奇瑞上市故事不过是国内车企转型之路的缩影。它教会了我们一个残酷但真实的道理:野心有了,上市有了,但后面的路,却更长、更难、更紧张。站在全球竞争的风口浪尖上,奇瑞会问自己,也给所有国产车敲了警钟——一场IPO,能够让你跑得更远,还是让人看清“腿短”的事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