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
欧洲是奔驰、宝马、大众、雷诺这些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发源地,那里的市场竞争一直都非常激烈。但就是在2010年3月28日,中国的一家汽车企业——吉利集团,一口气拿出18亿美元(大约120亿人民币),全盘收购了著名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成功地闯进了欧洲市场。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意义
这可是中国汽车历史上一次非常有标志性意义的收购案,当时全球媒体都把它叫做“蛇吞象”,觉得吉利这是在玩一场高风险的豪赌。那时候,吉利一年的利润也就大概11.8亿人民币,而沃尔沃呢,已经连续十年亏损了,年销量也掉到了33.5万辆,跟它2007年巅峰时期的销量相比,整整少了12万辆。现在这场收购已经过去15年了,吉利到底赚了多少呢?
那咱们来聊聊这次“世纪收购”的背景。沃尔沃汽车是1927年创立的,总部在瑞典的哥德堡。1999年的时候,美国福特汽车花了64.5亿美元把沃尔沃买下来了,那时候福特可是风头正劲。但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整个欧美汽车产业都被打得措手不及,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差点就破产了,福特也是泥潭里拔不出腿来。为了自救,福特推出了“一个福特”战略,开始甩卖一些非核心资产,其中就包括一直亏损的沃尔沃轿车部门。2008年,沃尔沃的亏损达到了16.9亿美元,简直成了个烫手山芋,急需出手。
吉利收购沃尔沃
与此同时,咱们国家的经济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得特别有韧性。2009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销量一下子突破了1364万辆,直接冲到了全球第一。政府也赶紧推出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企业去海外并购,来获取先进技术。
对吉利来说,这次收购可是他们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吉利的老总李书福心里有数:“买沃尔沃跟新能源汽车是有关系的。现在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 他这话其实也有背景——从2000年开始,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里光是在新能源技术上就投了上百亿美元。所以李书福觉得,花18亿美元去竞购,这笔钱花得值。
吉利收购沃尔沃内幕
李书福早在2007年就看准了,福特迟早会卖掉沃尔沃。他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就提出来了要收购的计划,还提前开始做准备,比如引进以前福特的高管,组建了一支专门做法律、财务和技术的团队。后来还请了洛希尔银行来帮忙压价谈判,最后把福特要的60亿美元砍到了18亿,再加上9亿的运营资金。对福特来说,这可是亏大发了,当初他们买沃尔沃花了64.5亿,现在卖出去不到27亿,缩水超过70%,可以说是沃尔沃历史上最惨的一次“灾难”。
不过对吉利来说,虽然谈成了价格,但钱怎么凑才是大问题。他们用的是杠杆收购的方式,自己只出25%的钱,剩下的全靠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和国外的银行贷款,甚至还得向福特借了2亿美金才付完尾款。这简直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大赌局,可以说是把全家老小都押进去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果
吉利在拿下沃尔沃之后,收获可不止一点点。不仅拿到了两千多件汽车安全专利,还拥有了SPA和CMA两大平台架构,再加上遍布欧洲和北美的研发中心,以及覆盖六十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这简直是一次大手笔的布局。
为了不让品牌混在一起,吉利特意保留了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和比利时根特的工厂,保持它们的独立运营,管理团队也基本没动。不过,吉利并没有只当“老板”,而是通过联合研发,慢慢把技术反哺给沃尔沃。特别是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三电”技术和自动驾驶方面,双方合作得非常深入,这也为后来领克、极氪这些高端品牌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从财务上看,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简直像开了挂。2014年,也就是被收购四年之后,沃尔沃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了2.5亿美元;到了2019年,销量一口气冲到了70.5万辆,净利润更是突破了百亿人民币。2021年,沃尔沃的净利润直接飙到155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吉利投资沃尔沃十年回报超10倍
从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沃尔沃给吉利带来了大概130亿美元的净利润,折合人民币大约是940亿元,这相当于吉利当初买下沃尔沃那18亿美元的7.2倍。如果按2023年一年的利润来算,吉利这笔投资的年化回报率已经超过了126%。
更厉害的是,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增长特别快。2010年的时候,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只有49亿美元,到了2025年直接飙到178亿美元,涨了263%。光是这一项,就让吉利赚了超过10倍的账面收益。
2021年沃尔沃在斯德哥尔摩上市之后,市值一度突破了200亿美元,吉利手里持有的股份价值比当初买进的成本翻了10多倍。而吉利自己的市值也从2010年的200亿港元左右,一路涨到了2025年的1700亿港元,增长幅度也是相当惊人。
吉利全球化布局
吉利靠着沃尔沃成熟的海外销售网络,很快就让旗下的品牌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全球。到了2024年,领克在欧洲的销量就达到了4.8万辆,极氪也已经进入了超过40个国家。吉利的海外收入占比从2010年还不到1%,现在已经提升到了23%,全球销售网络也覆盖了86个国家。
当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时候,吉利就利用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的工厂进行本地生产,有效避开了这些贸易壁垒。而沃尔沃那套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也成了吉利多品牌战略的重要支撑点,陆续整合了宝腾、路特斯等国际品牌,打造出了一整套覆盖各种价格区间和动力类型的车型矩阵。
中国汽车逆袭之路
当年这桩事儿,被《金融时报》断言“中国人搞不定豪华车品牌”,连业内都说是“比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还难”的任务。结果15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看,这不仅成了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全球最成功的范例,还带来了远超预期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收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