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汽车整车板块要炸,这是消息,不是段子。
数据像糖渍柠檬,一口下去又酸又甜——九千多亿的销售额,新能源换购超六成,一堆券商分析师比股民还激动。
你刷屏的时候,可能有人已经把比亚迪、吉利、上汽的K线贴在冰箱门上,每天起床先敲敲,希望能蹦出个涨停板当早饭。
说起来,汽车这点事,真不是新鲜;补贴、政策、行业洗牌,像春晚小品里的经典桥段,隔几年就重播。
只不过这回不一样,八部委齐下场,搞流通改革、试点企业、放宽限购,新闻一出来,朋友圈一半人在查补贴政策,另一半在群里开玩笑,问下周是不是要把家里那辆“老头乐”直接开去换新能源。
想想前几年,新能源车还被嫌充电慢、跑不远,4S店小哥推销时自己都心虚。
现在倒好,补贴一来,政策一撒胡椒面,城市限购说松口气,4S店的门槛估计都要踩出坑。
股民盯着盘面,车主盯着补贴,厂商盯着政策,谁都不想做局外人。
成年人的快乐,有时候就这么简单,谁钱包里多出两万块补贴,谁的心情就像突然被选中中了彩票。
不过,热闹归热闹,后面那摊子事没人真敢拍胸脯保证。
限购松了,马路变停车场,早高峰分分钟变“堵车大作战”,城市管理者估计早就脑壳疼。
政策一撒,企业跟着卷科技,比亚迪卷电池,吉利玩全球化,上汽整合智能网联,感觉每家都想当“汽车界马龙”,谁都不服谁。
表面是百花齐放,底下是技术、渠道、服务的暗战。
赛道越来越长,谁踩油门踩得狠,谁就可能把别人甩在后面吃尾气。
汽车圈的风口像球场的风向,说变就变。
政策来时,谁都是主角,补贴退了,分分钟变成配角。
别说行业,连球迷都懂,风停了猪就掉下来。
2016年那拨新能源“奇迹”,补贴一退,多少小厂连名字都没人记得。
现在又来一波以旧换新,买新能源补两万,买小排量燃油车也有红包,政策像在给市场打鸡血。
只是鸡血打多了,谁还能一直亢奋?
说到消费心理,这才是门大学问。
以前大家吐槽新能源,觉得不靠谱。
现在补贴一来,朋友圈全是炫耀新车钥匙的自拍,买车和换手机一样随意。
你要说他们信未来科技?
还真未必,薅羊毛才是硬道理。
政策其实就是成年人世界的“盲盒”,开出来有糖就乐呵呵,没中就当看个乐子。
行业自救这事儿,和体育圈那些“逆风翻盘”的老故事一样,其实比表面热闹得多。
企业在拼命卷技术,消费者在盘算补贴,政府还得在环保和出行自由之间跳舞。
你以为建几个充电桩就能解决新能源难题?
现实是,楼下停车位都难抢,哪轮得到你插电。
所谓“智能网联”,说得好听,真落地还得看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的脸色。
说到底,政策再好,企业不争气,消费者不买单,热闹一场,收场还是得自个儿买单。
讲真,这次的汽车板块热潮,和体育圈“黑马逆袭”的剧情没啥两样。
每个人都想在风口跳一跳,谁摔谁飞没人敢打包票。
A股的戏码永远多,谁能预知下周板块走势?
有人说,风来了连猪都能飞,可就怕风一停,连笑话都没人听。
你说,汽车行业这回到底能飞多远?
我也琢磨不透。
行业有变数,政策有红利,企业有野心,消费者有算盘。
谁能走到最后,有点像比赛最后一分钟,谁失误谁饮恨。
你会选哪家?
会不会跟风?
评论区等你拍桌子——别等热闹散了才想起来,你也曾路过这场“起飞”现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