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2026年车型矩阵曝光 余承东预言提前落地

一进店就被问“看哪款”,我抬头愣了三秒。

要真按鸿蒙智行明年的节奏来答,得先要张地图:问界顶在中高端,智界追速度和性价比,享界憋着硬派越野,尊界把百万级的门面撑住,尚界把城市NOA往十几万价位塞。

听起来像玩阵地战,其实更像轮换满员的球队,17—19款车在售,谁都能上来打两回合,一点也不虚。

把时间拨回那句话,我当时只当场面话听过。

后来路试了几回,夜雨、施工、窄车位都遇到,才知道余承东那句“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不是上墙标语,更像赛前战术。

高位压迫的是问界M9和M8,M7把节拍稳住;边路突击交给智界S7、R7,后排还有R9和一台MPV在热身;替补席新鲜面孔不止一个,尚界H5把ADS和激光雷达按进十几万的价格带,像悄悄放了一名组织后腰回到防线前。

鸿蒙智行2026年车型矩阵曝光 余承东预言提前落地-有驾

我爱从细节里找答案。

上车先说一句“带我回家”,语音别装腔,路径别绕远,雨刷别抖,这才叫智能。

城市NOA要的不止“能用”,还要“敢用”,更要“常用”。

白天绕学校,电动车多、斑马线密,系统得像老司机,礼貌、果断、脾气好。

晚上进地库,坡道急一点、转弯紧一点,底盘别飘。

尊界S800说自己有“数字底盘”,那就把提前感知、全维控制拿到真实路况里验,别只在发布会上飘。

有人担心同门互啄。

我也想过,尺寸重合、价位贴边,销售一线最怕“我打我自己”。

鸿蒙智行2026年车型矩阵曝光 余承东预言提前落地-有驾

解法不复杂,刀口下得更狠:谁是长途家庭,谁是城市通勤,谁爱户外越野,谁要大七座商务,价格带一层层切开,体验点一个个拎出来。

问界M6若回位在25—30万,和M7打双人包夹;享界硬派越野出来,越野改装圈直接有了新话题;智界S7、R7换代别只改脸,座舱交互、能耗管理、车机生态一起上强度;尊界把豪华MPV和旗舰SUV做成“移动会客厅”,别光会讲木纹和皮料;尚界H5定到16.98万起,把“全民智驾”四个字落地得更实。

车圈像联赛,友商也在疯狂加练。

鸿蒙智行2026年车型矩阵曝光 余承东预言提前落地-有驾

比亚迪用刀片电池把基本盘压得死实,理想在家庭场景的细节上越走越顺,长安、吉利在城市NOA里伸腿抢点。

鸿蒙智行要拿分,不靠一两场热度,靠长期的“有效接管率”“可用时长”“学习曲线”这些枯燥指标,靠售后网点的密度,靠OTA的节奏稳定。

华为擅长的,是把复杂系统拧成一个体验,关键在于“厚度”——厚到用户第二次换车还会自然想起你。

我对价格带的想法更现实。

十几万的尚界H5若把城市NOA、激光雷达、有效规避加入常态,年轻人的通勤会明显省力;25—35万区间,问界M7与可能回归的M6把空间、能耗、智驾织成网,适合家用也能通勤;40万以上M8、M9扛品牌旗帜,场景要照顾老人、孩子、宠物,细节得暖,语音别冷,UI别繁琐。

鸿蒙智行2026年车型矩阵曝光 余承东预言提前落地-有驾

七十到一百万区间尊界发声,体面与科技同频,不是把屏幕做大,而是把体验做到“稳”。

这些都落到一个词:选择焦虑,需要清晰的打法标签。

我也会杠两句。

产能会爬坡,交付会拥堵,软硬件协同里总有细碎的问题。

合作链条长,节拍没对齐,用户就得在4S店里多等半小时。

别怕暴露,越是把问题摊在阳光下,口碑越能把坑填平。

智能汽车不只是比0—100的快感,更比“0—100次OTA”的耐心,这点上,谁都别装神。

历史拉一条线。

曾经豪华只在展台,现在城市NOA、数字底盘、车机生态从百万级往下走,这条“下沉曲线”决定了谁握有明年的流量密码。

搜索“鸿蒙智行”“问界M9”“尚界H5”“城市NOA”“数字底盘”这些关键词的人在涨,说明好奇心被点着了,能不能把好奇变成下订,靠的不是一句口号,是一次次雨夜回家的稳。

写到这儿我忍不住抛题。

预算在25—35万,你会先试哪台,理由写三条,别客气。

家里有长辈或新手,最想要哪个功能,列表给我,我去帮你怼工单。

硬派越野、百万旗舰、亲民智驾三条线,哪条先出爆款,你押注哪边?

留言区开麦,我在下面抢前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