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咱们普通人想买辆车,特别是新能源车,有时候感觉跟做数学题一样复杂。
你看广告上说得天花乱坠,价格也标得挺诱人,二十万出头就能买一台智能纯电SUV。
可等你满怀期待地跑到店里一问,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那个最低价,买到的往往是个“基础版”,广告里宣传的那些高级功能,比如自动泊车、高速上能自动跟车变道的智能驾驶,还有那些坐着特别舒服的座椅按摩通风,对不起,全都没有。
想要?
行啊,得加钱选装,或者直接买贵好几万的顶配版。
这么一来二去,原本二十万的预算,轻轻松松就给你整到快三十万了。
这种感觉,相信不少人都体验过,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总觉得像是被厂家设好的套路给绕进去了。
不过,最近市场上出来一款新车,好像打算彻底把这套玩法给改一改。
它就是岚图汽车新出的那款叫“知音”的纯电SUV。
这车一上市,就干了件让很多人都觉得挺意外的事。
它直接告诉所有消费者:我们不搞那些复杂的配置选择,我们这车,从最低配到最高配,那些最核心、最值钱的智能科技和舒适配置,全都给你配齐了,一视同仁。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这到底是实实在在的诚意,还是又一种新的宣传手法呢?
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岚图知音到底想干什么。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岚图知音这个“入门就是满配”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款车一共就三个版本,价格从二十万零两千九到二十四万零两千九。
这三个版本的区别非常简单,简单到你根本不用费脑子去研究配置表。
它们的差别只在于两点:一是驱动方式,你可以选后轮驱动或者四轮驱动;二是电池大小,也就是续航里程的长短。
除此以外,其他所有东西,全都是一模一样的。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把现在公认技术很先进的华为那套顶级的智能驾驶系统,直接做成了全系标配。
这套系统可不是随便装个摄像头就完事的,它带了高性能的激光雷达,还有一大堆传感器,硬件规格直接看齐那些卖三十多万甚至更贵的车型。
换句话说,就算你买的是最便宜的那款二十万出头的岚图知音,你车上装的这套智能驾驶硬件,跟最贵那款是完全一样的,跟市面上很多豪华品牌的顶配车是一个水平。
这就彻底打破了以往的规矩。
过去,智能驾驶系统是车企最喜欢拿来区分高低配车型的法宝,也是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想体验最完整的功能,就必须买最贵的版本。
而岚图现在等于把这个过去需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到的“奢侈品”,变成了像安全气囊、倒车雷达一样,出厂就必须有的“必需品”。
除了智能驾驶,其他方面也一样。
比如很多人都喜欢的高级舒适配置,像是能让人彻底放松的零重力座椅、座椅的通风加热按摩功能,甚至还有一个能制冷制热的车载小冰箱,这些在很多同价位的车上需要加钱选装或者只有顶配才有的东西,在岚图知音上,不管你买哪个版本,通通都给你。
这种做法,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心,而且感觉受到了尊重。
你不用再担心自己因为预算有限,买回家的车跟宣传里的“卖家秀”是两码事。
你看到的,就是你能得到的,选择变得非常纯粹。
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来决定就行了:平时就在城里开开,对动力要求不高,那最基础的版本就完全够用了,所有的高科技你都能享受到;如果你住在北方,冬天冰雪路面多,或者就喜欢那种动力强劲的推背感,那就多花两万块钱上个四驱版;如果你经常要跑长途,对续航里程特别看重,那就直接选顶配,它给你装了一块超大的电池,官方说的续航里程能到901公里。
这个数字意味着,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你从一个城市开到另一个很远的城市,中途可能都不用停下来充电,这就大大缓解了很多人开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岚图这么做,其实是对当前汽车市场消费心理的一次深刻洞察。
以前那种复杂的选配策略,虽然能让车企的利润最大化,但也慢慢地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
大家去看车,销售人员总是开着顶配的试驾车让你体验,把所有最好的功能都展示给你,让你觉得这车无所不能。
可真到掏钱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看中的那些功能,在你看上的那个价格版本上一个都没有。
这种心理落差,时间长了,就会让人觉得车企不够真诚。
而岚图知音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恰恰就是对这种不真诚的“拨乱反正”。
它把选择权真正地交还给了消费者,让买车回归到满足需求的本质上来,而不是一场跟厂家斗智斗勇的博弈。
当然,岚图知音的这种策略,也必然会对整个汽车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
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这就很被动了。
当岚图把激光雷达和顶级智能驾驶都做到了二十万出头的车上时,其他品牌再推出同价位的新车,如果还想在这些核心配置上搞“区别对待”,消费者肯定就不会买账了。
大家心里都会有杆秤,会去比较:“凭什么同样的价格,人家能给的,你就不能给?”这种压力,会逼着整个行业都朝着更加厚道、配置更加丰富的方向去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可以说,岚图知音就像一条“鲶鱼”,它的出现搅动了整个20万级别纯电SUV市场,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一辆这个价位的车,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价值。
未来,这种“入门即高配,选择只看刚需”的模式,很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因为这才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造车、去卖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