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

最近这车市,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前几年还特别火,甚至要加价排队才能买到的丰田、本田混动车,像是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还有雅阁、凯美瑞的混动版,现在好像一下子就没那么“香”了。

你去4S店里转转,会发现这些车都安安静静地停在那,销售顾问也特别热情地跟你说:“哥,现在优惠力度大,现车也足,要不要坐进来看看?”从当初的“一车难求”到现在的“降价甩卖”,这个转变来得实在是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有驾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到底是咋回事?

是丰田、本田的技术不行了,还是咱们老百姓的口味变了?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深刻的市场变革,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日系混动车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到底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咱们得先说说,丰田和本田的混动车,当年到底为什么那么牛。

在那个汽油价格蹭蹭往上涨,大家对油耗越来越敏感的年代,它们的出现简直就像是“救世主”。

丰田的THS混动系统,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说白了,核心思想就一个字:省。

它们通过一套非常复杂的机械结构,让发动机和电动机这两个“伙计”能配合得天衣无缝。

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有驾

比如在市区里开车,走走停停,这是传统燃油车最费油的时候。

但对日系混动车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起步和低速行驶的时候,它主要用电,发动机要么在休息,要么就在自己最舒服、最省油的转速区间里工作,顺便还能给电池充充电。

这么一来,油耗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当时,开这些车的人,百公里油耗普遍都在四五个油左右,一箱油跑个八九百甚至一千公里,那都是家常便饭。

这对于习惯了百公里动不动就八九个、十来个油的司机们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再加上日系车一贯留给我们的好印象——质量稳定、小毛病少、开个十几年都不用大修,所以大家愿意多花点钱去买这份省心和省油,觉得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在那个时候,它们就是先进技术的代表,是家用车里的“优等生”。

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有驾

然而,就在日系混动车稳坐钓鱼台的时候,国内的汽车市场却悄悄地变了天。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汽车品牌,没有选择在“如何让发动机更省油”这条老路上跟丰田、本田死磕,而是另辟蹊径,玩起了两种新花样: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REEV)。

这两种技术,直接改变了游戏的规则。

插电式混合动力,咱们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成一个“既能加油又能充电”的车。

它跟丰田本田那种不能外接充电的混动(HEV)最大的区别,就是装了一块大得多的电池。

这块大电池能提供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一两百公里的纯电续航。

这一下就击中了很多中国家庭的痛点。

你想想看,大部分上班族,一天上下班来回的路程也就三四十公里。

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有驾

如果家里有充电桩,每天回家把车插上电,第二天又是满电状态,那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买个菜,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动车来开,几乎不用烧油,每公里的电费可能就一两毛钱,用车成本低得惊人。

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想出远门,跑个长途,也不用担心续航问题,因为它还能加油,跟普通油车一样方便,彻底没有了里程焦虑。

这种“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模式,简直是为我们的生活量身定做的。

更关键的是,就算是在电池没电的状态下,像比亚迪的DM-i技术,亏电油耗也能做到百公里三四个油,甚至比日系混动还要省。

这就等于是在人家最擅长的领域,还比人家做得更好。

而增程式就更直接了,它的发动机彻底变成了一个“配角”,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发电,给电动机供电,车轮始终是由电动机来驱动的。

所以开起来的感觉,就和纯电动车一模一样,特别安静、平顺,踩下“油门”的响应也特别快。

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有驾

如果说动力系统上的创新只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在车内体验上的“革命”,才是真正让日系混动车感到巨大压力的地方。

过去我们买车,最看重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

但现在,很多人的关注点变了,变成了大屏幕、智能车机、辅助驾驶这些新的“三大件”。

你坐进一辆同价位的丰田或本田混动车里,可能会感觉内饰设计有点跟不上时代,中控屏幕不大,车机系统操作起来有点卡顿,语音助手也经常听不懂你说什么,想用个导航还得架个手机。

它就像一部耐用但功能简单的老人机。

可你再去看同价位的国产插电混动车,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一进车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比平板电脑还大的中控屏,有些车甚至还有副驾驶娱乐屏。

车机系统用上了顶级的芯片,操作起来跟最新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

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有驾

你喊一声“你好,小迪”或者“你好,理想同学”,就能控制车里的空调、车窗、音乐,甚至还能让它给你讲个笑话。

车机里集成了各种各样的App,听歌、看电影、刷短视频,整个车厢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娱乐空间。

再加上越来越普及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高速上能自动跟车、保持车道,大大缓解了长途开车的疲劳。

这种科技感和便利性带来的体验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每天都要在车里度过一两个小时的我们来说,一个更聪明、更舒适、更好玩的车厢,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于价格。

当产品体验上已经有了差距,价格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亚迪率先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直接把插电混动车型的价格打到了10万元以下。

油电混动车崩盘,丰田本田错在哪,降价甩卖无人买-有驾

这一下,让原来售价在十五万到二十多万的日系混动车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以前大家愿意多花几万块钱买日系混动,是觉得以后能从油费里省回来,而且车子保值。

但现在这笔账得重新算了。

国产插电混动车不仅买的时候就便宜一大截,配置还高出不少,日常用电的成本更是远低于用油。

这么一对比,日系混动那点省油的优势,在巨大的购车差价和更低的用车成本面前,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当曾经需要加价的“神车”开始主动降价促销时,它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感”和“品牌光环”自然也就慢慢消退了。

说到底,丰田和本田并没有做错什么,它们依然在兢兢业业地造着省油、可靠的好车。

但它们的问题在于,市场的风向变得太快了,消费者对一辆“好车”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

除了省油耐用,大家还想要更智能的体验、更丰富的配置和更实惠的价格。

在这场全新的比赛中,日系品牌显然是慢了半拍,被那些更懂中国消费者、反应更快的中国品牌,抢占了先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