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问界M7出现在工信部最新公示名单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想问:国产车真正超越BBA的时间表,是不是该从“未来时”改成“现在进行时”了?
毕竟,这款被用户称为“国民六边形SUV”的车型,刚在8月初以17万辆的年度交付量刷新纪录,连续十个月稳坐新势力销冠宝座。
它的销量几乎等于理想L7和L8的总和,这种压制力,传统豪华品牌真的扛得住吗?
一、智驾:华为ADS 3.0让“开车”成了备选项
如果你还在怀疑国产智驾的能力,问界M7的实测表现可能会让你改观。 华为ADS 3.0系统搭载192线激光雷达,每天吸收3500万公里训练数据,每五天更新一次算法。
这意味着什么? 高速上99%的路况它都能自主处理,进出隧道自动调速、避让占道施工、甚至精准驶入服务区,除了最后一步停车还需人工操作。
暴雨夜路行驶时,它能主动降速保持车距;斜穿行人、两轮车突然逼近时,AEB在90km/h时速下依然刹得住。
颠覆认知的是“离车泊入”功能:人到目的地直接下车,车自己找车位停好。 这种“从车位到车位”的体验,传统豪华车用户可能还没机会体会。
城区智驾仍是痛点。 多位车主吐槽复杂路况下系统会误报,多车道汇入时偶发实线变道,窄路调头仍需接管。
二、安全:重新定义“公路堡垒”
当30吨重卡以20km/h侧翻压顶,或是60km/h时速正面撞卡车时,问界M7的“笼式车身”扛住了。 秘密在于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24.4%,每平方厘米承重17吨,强度是普通钢的4倍。
全车8气囊+6秒超长保压侧气帘,配合双预紧安全带400公斤的回拉力,碰撞时能把人牢牢按在座椅上。
电池包两侧的阵列式防火墙更值得细说。 每颗电芯自带空气垫装甲,云端BMS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极寒极热环境下续航达成率仍超54%,要知道很多电动车这时候“趴窝”了。
三、用户用钱包投票
市场数据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2024年9月问界M7单月销量冲到17940辆,把理想ONE逼到退市。
尽管2025年销量同比下滑,但累计20万辆的交付基数,让它在中型SUV市场稳居第一阵营。
真实车主反馈直白。 深圳一位用户提到:“以前开宝马X5,现在问界M7的鸿蒙座舱语音控制空调、导航比触屏快三倍。 ”也有人吐槽转弯半径大、底盘过减速带颠簸明显。尖锐的批评指向售后,某三线城市车主抱怨:“修车要跑80公里,这服务配不上30万的车。 ”
四、设计:把“实用主义”玩出高级感
问界M7的设计师显然深谙中国家庭需求。 六座版三排空间做到2605mm,满座时后备箱还能塞进三个24寸行李箱。 座椅全系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副驾“躺平模式”展开后,秒变长途旅行神器。
细节仍有妥协。 车主们集体吐槽新车皮质味重,电动门关门声像“摔铁皮”,充电桩兼容性差导致损耗高达15%。
五、22万买华为智驾是什么体验?
鸿蒙智行最近的周年庆活动,把问界M7的门槛拉低到22.98万。 4.2万综合优惠包含12000元选配金+20000元智驾包抵扣+10000元补贴。
对比宝马X3入门版还要39万,沃尔沃XC60智驾选装费另加6万,价格差足够再买辆五菱宏光。
现在订车还能白嫖两项服务:OTA升级后,明年城区智驾大概率开放;华为每年投入7.5E FLOPS算力训练模型,现在买相当于押注“越开越聪明”的期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