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雷达与无线电技术正成为关键支撑。11月6日至8日,2025雷达无线电产业大会在南京举行,以“感知无界·智链未来”为主题,汇聚产学研用多方资源,搭建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开幕式上,中国无线电协会雷达产业分会正式揭牌成立,深圳大学教授黄磊出任首任会长。这一事件标志着雷达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为低空飞行安全、智能调度提供核心保障。
大会由深圳大学、中国无线电协会共同指导,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无线电协会雷达产业分会等机构联合主办。黄磊在开幕式上表示,雷达与无线电技术已成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产业分会将致力于串联产业链、融通产学研,推动多行业协同发展。主论坛环节,六位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东南大学教授王江舟深入阐述6G网络通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通感一体化在低空通信中的潜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针对低空认知雷达及装备挑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聚焦复杂环境下的感知精度与可靠性。
产业展览会规模盛大,赋能产业链精准对接。国睿科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等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展,全面展示雷达整机与系统、低空监测设备、无线电模块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展品涵盖高精度雷达传感器、AI驱动的目标识别系统、低空飞行管控平台等,凸显雷达技术在低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低空物流场景中,雷达可实现无人机全轨迹跟踪与避障;在低空安防领域,多传感融合网络支持黑白名单管理和反制操作;在低空旅游中,雷达监测确保飞行安全与用户体验。
专业分论坛聚焦行业热点,设置“雷达微弱目标探测新技术”“AI技术在雷达探测等多源传感领域的应用”等六场议题。专家们探讨了雷达在低空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机器学习优化探测算法等前沿话题。“2025雷达无线电技术创新大赛”和第二届“腾芯杯”学科竞赛评选出众多优秀项目,展现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为低空经济注入新动能。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正以惊人速度重塑交通、物流、安防等生态。雷达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低空飞行安全,还赋能规模化应用。政策层面,低空经济政策持续优化,空域管理改革加速,为技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市场数据显示,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需求爆发,雷达与无线电技术成本下降,驱动产业标准化和商业化。
专家采访:
中国开发区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临空深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琦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雷达无线电产业大会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雷达技术作为低空经济的‘感知基座’,与6G通感融合将突破安全与效率瓶颈。政策上,空域管理松绑和适航认证提速为技术应用铺路;技术上,AI与雷达结合提升目标识别精度;生态上,产学研用协同催生新商业模式。未来五年,低空感知市场将突破千亿元规模,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免责声明: 本文资料及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新闻报道、公开的政府文件以及相关企业的公开信息。内容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