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成“摆设”?车企忽视用户体验,寒冬开门都难!

凛冬将至,寒潮裹挟着零下低温席卷而来。

小区里,一位车主正对着爱车反复尝试,不是盗窃,而是他那炫目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又一次“罢工”了。

隐藏式门把手成“摆设”?车企忽视用户体验,寒冬开门都难!-有驾

优雅的曲线,科技感十足的设计,却在冰冷的现实中露出了马脚——用户手册里不起眼的一行小字提醒着他:极寒天气下,请用力拍击车门激活机械应急开关。

这看似简单的开门动作,却成为智能汽车时代最真实的尴尬注脚。

厂商们将这隐藏式把手包装成降低风阻、提升科技感的象征,却忽略了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便捷和可靠。

这如同《聊斋志异》里那些精巧的机关,看着玄妙,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是陷阱。

隐藏式门把手成“摆设”?车企忽视用户体验,寒冬开门都难!-有驾

那微不足道的风阻系数降低,简直是杯水车薪,而用户为此付出的不便和风险,却远超想象。

试想,深夜暴雪,车门失灵,你只能在冰冷的夜风中,对着车门猛击,这体验,能用“糟糕”二字概括吗?

更糟糕的是,在紧急情况下,这“高科技”门把手更是雪上加霜。

网约车乘客想必深有体会,在陌生的车辆里,寻找隐蔽的门把手本身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隐藏式门把手成“摆设”?车企忽视用户体验,寒冬开门都难!-有驾

如果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你首先面临的挑战,不是逃生,而是如何找到并打开车门。

这场景,如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被困险境,机关算尽,却仍需费尽周折才能脱身。

更令人担忧的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工信部已注意到这类产品存在的强度不足、控制逻辑缺陷、操作困难、断电失效等问题,即将出台新规进行规范。

隐藏式门把手成“摆设”?车企忽视用户体验,寒冬开门都难!-有驾

这就好比建造高楼大厦,地基不牢,再华丽的外表也掩盖不住内在的风险。

长城汽车魏建军先生的观点,为这股“科技至上”之风泼了一盆冷水。

他直言隐藏式门把手弊大于利,这番话,如同苏轼“吾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感叹,直击行业乱象的核心。

魏牌的做法,则展现了另一种思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而非盲目追求科技噱头。

隐藏式门把手成“摆设”?车企忽视用户体验,寒冬开门都难!-有驾

他们建立用户交付中心,积极收集用户反馈,从座椅舒适度到充电桩布局,从儿童安全座椅到高原地区的救援服务,都体现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相比于一味堆砌科技配置,魏牌更注重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这如同《诗经》中所描绘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朴实无华,却充满真情实感。

他们将用户反馈直接传递给研发团队,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这“用户至上”的理念,正是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时代寻求突破的关键。

隐藏式门把手成“摆设”?车企忽视用户体验,寒冬开门都难!-有驾

新车颜色命名——晨光白、薄暮青、暮夜黑——也体现了这种用户导向的设计理念。

这些名称,并非随意组合,而是精准捕捉了用户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情感需求。

这如同王维的山水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这场“科技军备竞赛”中,魏牌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回归造车本质,以用户为中心,在技术与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竞争力,并非参数的堆砌,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这才是智能汽车时代,企业应该坚持的理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