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又搞组织调整?

作为一个开了12年车的人,最近看到红旗又搞架构调整的消息,老实说心情挺复杂的。

这些年我也算是见证了红旗的起起伏伏,从当年在4S店卖车的时候,红旗还是那个“官车”形象,到现在徐留平接手后的“狂奔”,再到如今的频繁调整,说句良心话,这个品牌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频繁调整背后的焦虑

不吹不黑地说,红旗这两年的组织架构调整确实有点频繁了。你看,2023年4月搞出“红旗金葵花”、“红旗新能源”、“红旗节能车”三大子品牌,结果没想到,今年4月王立军和王胜利又互换岗位,现在9月份肖肖又被调到海外,徐洋接手新能源事业部。

网友们说得挺直接的:“你来我走,相爱相杀,总是在改革变新的路上”。话说回来,这话还真有道理。作为一个跑了这么多年车展的老司机,我发现但凡是频繁调整组织架构的车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内部对于发展方向还没完全想清楚。

销量与盈利的尴尬

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网友提到的“只问红旗有没有一款车有销量然后还赚钱的”,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

我手头有个数据,2024年红旗全年销量41.2万辆,听起来挺不错的,但是吧,你仔细一看就发现问题了。新能源车型销量才11.5万辆,占比还不到30%。而且据我了解,销量最好的新能源车竟然是主打网约车市场的E-QM5。

红旗又搞组织调整?-有驾

说句良心话,一个想做豪华品牌的车企,主力新能源产品是网约车?这个定位我是真没看懂。带着老婆孩子出门,我会考虑买红旗,但绝对不会是E-QM5这种专门跑网约车的车。

合作零跑,这波操作让人意外

你说巧不巧,就在组织调整的红旗还宣布和零跑汽车合作,采购人家的LEAP3.5技术架构。不得不承认,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我是有点懵的。

一汽红旗,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国企品牌,居然要采购一个造车新势力的技术平台?网友们吐槽“搞了几十年,也没搞出什么名堂,开始采购杂牌零跑了”,虽然话说得有点难听,但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这些年我试驾过的车也不少了,累计驾驶里程50万+公里,从技术角度来说,零跑的LEAP3.5平台确实有一定技术含量,但问题是,红旗自己的天工纯电平台和九章智能平台去哪了?刚发布没多久就要采购外部技术,这个逻辑我是没想通。

奶爸视角:消费者要的是什么?

从奶爸的角度来说,我们买车看重的是什么?空间实用性、可靠性、性价比,还有就是品牌的一致性。

红旗又搞组织调整?-有驾

但现在红旗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够专注。今天搞金葵花,明天搞新能源,后天又调整组织架构,这车到底想给谁开?定位到底是什么?

我记得有一次带着老婆孩子去试驾红旗E-HS9,这车空间确实够大,配置也丰富,但是NVH做得一般,底盘调校也不够细腻。说好听点是豪华,说难听点就是堆配置。花钱要花在刀刃上,消费者需要的是真正的产品力,不是频繁的组织调整和概念包装。

理性看待销量增长

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客观来说,红旗的销量增长确实值得肯定。从2018年的3万多辆到现在的40多万辆,这个增长幅度确实很惊人。

但是话说回来,销量增长和品牌建设是两回事。网友说的“一帮贪够了换另一帮继续”可能有点刻薄,但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频繁人事调整的担忧。

我的建议

简单来说就是,红旗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组织调整,而是产品专注度。

红旗又搞组织调整?-有驾

作为一个开了这么多年车的人,我觉得红旗应该:

  1. 明确定位 :到底是做传统豪华还是新能源豪华?别什么都想要

  2. 专注产品 :把天工平台做扎实,别急着采购外部技术

  3. 稳定团队 :给技术和营销团队更多时间,少搞人事调整


不过说实话,在当前的新能源竞争环境下,红旗确实面临很大压力。华为、小米这些新玩家杀进来,传统的“官车”光环已经不够用了。

写在最后

这个必须得说说,无论红旗怎么调整,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消费者用脚投票,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

未来红旗如果真要和华为合作推出全栈解决方案车型,那我是很期待试驾的。但前提是,别再频繁调整了,给产品和团队一点时间沉淀。

大家觉得呢?欢迎车友们留言说说你们对红旗这次调整的看法。可能每个人需求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红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