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产业,重庆这地方可以说是全国都非常有名的。在这里,汽车产业基本上就是重庆的顶梁柱。过去咱一说起重庆,除了火锅、山城、长江,最拿得出手的工业名片其实就是这些汽车企业。像大家耳熟能详的自主品牌,在重庆都有非常深的根基。不过,现在时代变了,绿色低碳成了新热点,重庆的汽车产业链也紧跟时代,不断转型升级,这里头变化可真不少。
过去做车子,老观念总想着“能开、能卖就成”;可现在不行了,从上到下都在讲“绿色”、“低碳”、“环保”,就是为了未来能站得住脚。重庆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们,现在齐刷刷冲着一个目标:绿色转型。别以为这是喊口号,实际这些工厂、企业、研发机构,全都在为了这个事儿献计出力,这里面有点子,也有行动。
比如说,光是一个汽车的“门环”,看着就是个小部件,有多复杂呢?以前做这东西,得用几十个零件焊起来,零件多了,车子重量大,能耗自然就高了。不仅生产麻烦,用户开车也觉得“笨重”,就更别说节能减排了。企业里那些工程师也想办法解决这个大问题。能不能换一种材料、简化流程?要是能减少零件数量,还能让整个工序轻省不少,二氧化碳排放就能降一点是一点,这不也是大势所趋么!
说干就干,企业也不怕花心思,到重庆当地找上高校的科研团队。你看这大学的老师、学生,本来就在埋头研究汽车材料的事,这下有了企业需求,俩边凑一起一拍即合。这个科研团队可牛了,他们手里攒了市场上一百多种品牌的材料数据,科研经验也确实扎实。最后通过几百次测试,终于搞出一种新材料,名字听着挺高大上——无镀层、抗氧化的热成形钢。关键是材料轻还不失强度,原本那么多零件,现在只用5个就搞定了。这样一来,单辆汽车能减重四公斤,生产环节里不仅简便,减碳效果立竿见影。
新材料的应用,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车更轻电耗更低。有了这些技术升级,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蹭蹭上涨。大家都知道,现在买车,尤其是买电车,老百姓谁不愿意车身轻便点、能多跑点路呢?车企有了这些过硬的技术,还愁卖不出去?而且你不光门环可以用新材料,汽车的其他部件将来也能用,想想都觉得对行业前途有信心。
更有意思的变化是,重庆的汽车产业链各环节都开始注重“全生命周期”。以前设计车子就是哪块能省就省、哪块便宜就用,生产出来能走量就好。现在不一样了,设计师一开始就和回收环节的人“侃大山”,大家一块评估,你这个方案拆不拆得动?回收材料能不能二次利用?这样一来,新的模块化设计也普及开了,模块集成度高,不光以后拆解容易了,系统反应速度还能跟上。那种你追我赶的汽车市场,没有点创新,处处都要掉队。
说到这,不得不提重庆很多企业现在都在玩绿色智能制造。一些公司搞新能源,还是搞电驱动的新花样。以前造电动车,前后桥各装一个电机,装得满满当当。现在好了,新技术用上以后,两个电机能集成成一个,体积一下子就小了六成,原理不难懂,就是像给电脑硬盘瘦身。这样轻巧的电驱,别说放汽车里合适,将来也能装到机器人、无人机、低空飞行器这些未来产业上面。技术一旦成熟,每升级一次就迎来更大的市场,想想都让人激动。
再看看整个重庆市,现在已经有68家被评为市级以上“绿色工厂”,不是只在车间节能减排,而是从采购、生产、物流,一直到销售、服务全流程都玩绿色。带来的效果是什么呢?重庆汽车产业只用掉全市2.5%的能源消耗量,却能创造22%的工业产值,这可不是一般水平。用现代话说叫“高效益”——你看这效率,别的行业羡慕都来不及。
也不是空口说白话,光看数据,2023年前七个月,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了9.2%,对全市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这可不是靠烧煤、烧油、拼劳动力能拼出来的,这是靠质量、靠创新、靠绿色驱动才有的好成绩。绿色升级,带来的是整个产业链条的进化,大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离不开谁,哪方掉链子都不行。重庆这两年做的,就是产业链一体化和全链条绿色升级的典范。
说起来,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也朴素。汽车行业的传统路径再也不能“吃老本”了,未来的竞争就是技术、服务与绿色环保的竞争。国家现在猛推新能源汽车,这正是老百姓消费观变了:谁不想省点钱、少添点堵、为环境多做点贡献?重庆的汽车企业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能保守,要拼命创新。光是这几年企业和高校合力研究新材料、智能制造,已经开了好头,后面可持续发展的路更长。
当然,绿色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光靠哪个环节的单打独斗。这里头政策引导也很关键,重庆政府现在很重视,相关的补贴、标准、认证政策也不断往前推。企业如果响应得快,既能得到政策红利,让自己活得更滋润,还能带动上下游同行一块往前走。科研院所、高校也要趁这个机会,实打实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不光重理论,更得深扎实际生产,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写在产品上。
同时,绿色升级还带来了产业链协同。比如说,原来一个大的零部件可能得靠几家小企业分头加工、再拼装,磨合得不好还容易出岔子。现在模块化、集成化一搞,整个链条变短、效率提升,相关企业也能抱团发展,共同创新。你有技术,我有生产能力,合力做文章,整个重庆的汽车行业底气就硬了,抗风险能力更强。这些新技术新工艺里,有的是政府重点扶持的,有的是市场倒逼转型的,可归根到底还是企业主动出击,才有如今的成效。
还得看到,重庆“绿色汽车”这张牌做好了,未来不光是卖自己产的车,也能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趋势就是智能化、电动化、绿色环保,谁抢得先机,谁就有主动权。重庆在这场绿色革命里不掉队,甚至能成为引领者。这个底气不单单来自企业自身,更来自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带动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最后,咱普通消费者肯定关心——以后买的车,是不是更轻更省、更环保也更“聪明”?只要重庆这些企业继续跟着绿色升级的步伐走下去,这些好处早晚都会落到大家头上。开着自家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发现续航长了、韧性强了、安全性也有保障,这不就是最实在的福利么?
总结来说,重庆汽车产业紧跟绿色低碳的大潮,企业、高校、政府联动,带动全产业链不断升级创新,不光自身发展更健康,还带动了城市产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未来,这样的“绿色动能”必然会越积越多,重庆汽车也会一路生花,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咱们拭目以待,用自己的勤奋和创新,为中国制造添砖加瓦!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