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港股上市,募资创新高,海内外销量齐增

如果说奇瑞汽车的上市是一场王者归来的大戏,那它漫长坎坷的序章,简直堪比国产热血传奇中的“逆风翻盘”桥段。

你信不信?奇瑞这家“老字号”整车巨头,整整20年千辛万苦,都没能彻底叩开资本市场的厚重大门——现在,总算把港交所这块大门给敲开了,还是以高调姿态亮相。

啥叫“马拉松式闯关”?这不是吹牛皮。回头看看它的“钱途”,真是跌宕起伏到让人抓心挠肝。

2004年,奇瑞第一次打动上市的算盘,憧憬着资本的春天。

谁知金融危机一个暴击,紧接着借壳又没成,混改也搁浅,活生生把上市这事拖成了国产车企的“拖延症典范”,一直被同行揶揄成“最后一个非上市整车大家”。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创新高,海内外销量齐增-有驾

这像不像你身边那个总说要减肥、计划生涯转型,却老是拖着不动的人?

不过,今年真就不一样了。

2月还在申请材料里磨磨唧唧,到了8月,突然“全流通”备案给批了。

9月初顺利过聆讯,9月下旬就带着港股市场顶流的劲头,终于挂牌交易。

速度快到让吃瓜群众直呼“梦幻冲线”。

这会儿奇瑞的身价也是一飞冲天,每股定价30.75港币,融资咋说都得叫个天文数字:募资高达91.4亿港元!

今年港股出道的车企里,论IPO规模,奇瑞绝对是头号玩家。

看着公开发售认购倍率,哎呦,238倍超额认购刷出了2024港股新股的新纪录。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创新高,海内外销量齐增-有驾

那叫一个热烈。你见过港股一堆韭菜和机构都抢着上车的盛况吗?奇瑞这波,挺让那些资本大佬眼前一亮。

但话又说回来——资本的热情,没那么盲目。

背后其实是实打实的业绩爆发在撑场。

最近这三年,奇瑞的营收从九百多亿,飙到两千六百多亿,年年都能算得上“增长狂魔”,平均每年能蹦出70%的增速,这架势像不像人家科技互联网那种高速奔跑?

利润也是跟着一起起飞,从几十亿到一百四十多亿,增长幅度依旧给力。

要知道,圈里不少车企都是“增收不增利”的窘状,奇瑞这边却能两条腿都跑得欢,难怪资本市场会把票投给它。

回头一盘,今年全球销量229万辆的成绩单,咱就说,在中国自主品牌里稳坐第二,全球乘用车里也排上十一。

关键是,这榜单前二十里,只有奇瑞实现了新能源、燃油、国内和海外销量——四大指标全部同比增长超过25%。

别家有的靠老本、有的靠新势力单腿冲刺,奇瑞偏偏能“四条腿”齐奔,活脱脱一个全能型选手。

就是这种底子,才让各路投资者为它疯狂“下注”。

其实奇瑞的海外玩得才叫溜,只要你留意数据就晓得。

到今年三月底,奇瑞在全球的经销网点都快突破三千家了,版图铺到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别问成绩单咋样,连续二十二年坐稳中国自主品牌出口头把交椅。

你能想象吗?一茬茬国产车企走出去,路上磕磕碰碰,有的出师未捷,有的荣归又折戟——可奇瑞这位“老江湖”,始终没掉队。

你要说“国际化”,别人家还都在憧憬着进军欧洲、月销千辆。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创新高,海内外销量齐增-有驾

奇瑞这边则像开了挂一样,不仅底盘本地化,品牌矩阵也很丰富。

旗下搞什么捷途、星途、iCAR、智界,各种新车层出不穷,简直是乘用车细分市场的“卡位高手”。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创新高,海内外销量齐增-有驾

有网友调侃:“奇瑞出国就像吃饭睡觉,哪哪都能见到它。”这话虽夸张,但气势确实在那儿放着。

说到底,这一轮上市,对奇瑞来说可不是“炫耀资本身段”那么简单。

先说条最现实的路数,这募资的水位算是真的高。

有了钱,品牌升级、新能源研发、海外本土化布局啥的,全都能大步提速。

在新能源赛道上,谁都知道技术迭代有多烧钱,搞一个自动驾驶、升级电池、完善供应链,说白了,没资本加持,你就是跑不动。

有了资本助力,奇瑞能不能打破自主品牌“量大但不强”的魔咒?

能不能在下一轮智能网联、绿色生态车的浪潮里继续领头?

业内都铆足劲儿盯着。

别忘了,现在新能源汽车搞得天翻地覆,每年都有新势力壮大、老牌巨头掉队,想要站稳脚跟,光靠销量和出口还不够,你得在技术和品牌上砸下重金,把握趋势。

奇瑞历经各种煎熬,终于上岸,拿到了大额筹码,能不能下一盘足够大的国际棋局?投资者也许都“屏着呼吸”看它怎么走下一步。

当然了,这大戏里也藏着不少问号。

上市是个新起点,不是万事大吉。

今年港股车企的日子其实很卷,市值波动大,行业内卷得飞起。

资本的宠爱能持续多久,还得看后续运营有没有料。

有钱了之后,是加速技术变革,还是泡在规模扩展、销量冲刺上?

搞不好过几年又被新势力反超,就跌成“资本宠儿的昙花一现”——这风险谁都逃不掉。

还有海外市场,虽然现在是中国出口王,但国际法规、地缘变数、品牌壁垒都在那盯着,全球化路上还会遭遇挑战。

一旦遇到变数,能不能守住口碑和市场份额?奇瑞也得拿出真功夫。

我一边噼里啪啦说上市红利,一边忍不住想起那句老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毕竟这盘棋下得太久太险,奇瑞好不容易冲过终点线,能否借助港股舞台开启更猛烈的征程,还真得看未来几年了。

说不定奇瑞新一轮“秒杀”会让海外那些还没见识过国产智能制造的小伙伴们都涨涨见识。

毕竟这年头,全球车市已不是只靠造好几台“铁皮+动力”就能流行了,新品牌的出圈,靠的是新能源智造、靠的是内功扎实。

谁主沉浮,资本市场又多了一个好戏看。

从“最后一个未上市巨头”到跻身港交所,今年奇瑞的这场资本大作,确实既给了自己信心,也给中国自主品牌提了气。

大家都在看——下一步会不会有更多自主品牌在港股排队亮相,能不能把国产车的“出海梦”越做越实?

至于奇瑞,能不能追上世界排名前十的目标,把各项销量成绩玩成全球第一?真不好说呢。

但如今的奇瑞,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韧性和耐心,确实是国货逆袭史里最难复制的底色。

新一轮风口,大戏还在继续。

资本市场有了新标杆,车圈的“老炮儿”也终于进场。

后续怎么发力,你怎么猜?等着看就对了。

各位老铁,奇瑞这次上市,你是看好还是观望?

留言聊聊你对中国汽车品牌的下一个风口怎么看!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