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越野车能横渡长江,这到底是“花活”还是技术实力的体现?
奇瑞纵横G700在长江里游泳的这一幕,放在几年前你可能会觉得是广告夸张,甚至是汽车圈的段子。
但现在的奇瑞真的把这事儿干成了。
很多人看完视频都在问:中国车企到底还要“卷”到什么程度?
而奇瑞这次的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反内卷”。
这听起来有点像给卷到天花板的国产车圈泼了盆冷水:别光想着比拼销量和价格,咱得搞点真东西。
这么多中国品牌都在往世界市场跑,是不是只要一味扩张、开疆拓土就能赢?
显然不是。
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说了一句实话:“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关键要可持续。”这话换个说法就是:你不在核心技术和本地化上下工夫,光堆销量、搞噱头,迟早要掉坑里。
咱们看到的中国新能源车在国外越来越多,但投诉也在增加,尤其是技术适配和本地服务跟不上。
光靠“便宜”或者“配置高”已经不够了,出海之后才发现,竞争不是比谁更能造车,而是比谁能造出别人真正需要的车。
很多人问:为什么中国车企出海总是“水土不服”?
奇瑞的数据说,37%的海外投诉源自技术适配不足,29%是应急保障缺失。
这背后其实就是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卷”得还不够扎实。
卷技术,卷服务,卷本地化——这才是下半场的打法。
奇瑞这次给自己定了新目标:不仅是产品出海,而是技术出海,生态出海。
说白了,不光要把车卖到国外,还得把研发、管理、文化一块儿输出。
那技术到底“卷”到哪儿了?
这届大会上,奇瑞的CTO高新华拿出了一堆硬核成果。
比如说,鲲鹏天擎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8%。
懂行的都知道,38%到45%是行业主流水平,每提高1%都是世界级难题。
奇瑞这回直接拉到48%,还不是PPT造出来的,是实打实有技术方案。
再加上什么飞鱼底盘EMB、方舟两栖系统、猎鹰智驾大模型,你可能听着费解,但其实这些技术对应的就是底盘控制、两栖能力、智能驾驶等车企未来决胜的关键。
尤其是发动机热效率,等于直接把混动车的油耗拉到新低,普通用户以后买车能省下真金白银。
技术厉害是一回事,敢不敢把技术用到实车上,又是另一回事。
很多车企喜欢“造概念车”,但量产的时候就缩水。
奇瑞这波直接拿方舟两栖系统把车开进长江,实战演示,一下子把技术落地能力秀了出来。
别的不说,970mm涉水深度、IP68级防水、双动力推进这些数据,放在越野圈妥妥能打。
谁还敢说中国车只会造A0级城市小车?
说到创新,大家都喜欢喊“全球化”,但真正做到全球化的公司有几个?
奇瑞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什么意思?
以前都是企业内部自己搞研发,最多和几个国内高校合作。
奇瑞现在做法是,内部有300多个瑶光实验室,外部联合100所全球顶尖高校,搞事情。
说到底就是把研发和高校、海外资源彻底打通,形成“24小时创新闭环”。
这不是嘴炮,奇瑞已经有3万研发人员,和全球5万名“编外”院士、工程师一起“搅局”。
这种模式下,不光是新技术能快速落地生产,还能把国际前沿理论和中国市场需求结合得更紧密。
你可能觉得技术创新就是样板间,实际生产还是得看工厂。
但奇瑞这次联合了福耀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做到了高校课题和工厂生产零距离。
王树国校长都说:“想了解中国创新,到芜湖奇瑞看看。”这话不假,奇瑞把创新生态落到了脚下,不是光靠嘴炮。
再说说安全,很多人关心中国车是不是“皮薄馅大”,便宜归便宜,碰撞就悬了。
尹同跃强调了一个底线:“不够安全绝不上车。”奇瑞搞了个1.2万个真实事故全球数据库,做了100多项超过国标的企业标准,这种“自我加码”其实就是对自己狠,对用户好。
到现在,奇瑞有54款车型获全球五星安全评定,这不是盖的。
尹同跃还讲了一个故事:多年前,一个德国质量工程师因为零部件瑕疵被修复而痛哭。
说到底,就是质量信仰到了骨子里才有世界级品牌。
那中国车企到底怎么才能“走上去”?
只有技术和安全还不够。
奇瑞现在海外市场营收已经快到50%,未来目标是海外营收和海外员工都超过国内。
这意味着奇瑞真的要把自己变成一家全球公司,不再只靠中国市场发育。
想要在每个国家都站得住脚,必须有本地研发、本地生产、本地服务。
奇瑞计划未来几年在海外建26个研发中心,说白了就是哪儿市场大,研发就做到哪儿。
这样才能在全球市场应对各种“水土不服”,满足当地监管,适应当地用户需求。
有人说了,这么快扩张,会不会走老路?
中国企业出海,最怕的就是只靠价格战。
奇瑞这次“反内卷”其实是提醒大家:只卷价格和销量不是长久之计,得在技术、质量、本地化上真刀真枪地干。
什么是“反内卷”?
我理解就是别再内耗,别再互相压价,别再比谁更能熬夜做PPT,真正把创新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小到发动机热效率,大到全球创新生态,奇瑞这次的动作说白了就是“拉高行业标准”。
行业里卷不动的时候,就得有人带头玩点新花样。
你可能会问,这些技术是不是用来堆高配置,最后还是卖便宜车?
非也。
这波技术突破和全球布局,实际上是给中国品牌争取真正的尊重和影响力。
以前说到中国车,国外用户想到的是廉价,现在奇瑞要让他们看到的是技术、创新和安全。
如今中国车企都在出海,你觉得谁能最后笑到最后?
靠砸钱、靠堆广告、靠补贴已经不是答案。
奇瑞这次提出“创新·智领全球”,其实也是一种行业自省:别光沉浸在IPO、销量里,得有点长期主义。
“不够安全绝不上车”这句话,是奇瑞对用户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真正好的企业,是能让自己员工在质量问题面前痛心疾首,这种企业才有希望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奇瑞这次“反内卷”的大会,不仅仅是给自己定目标,也是给中国车企敲警钟:别再玩低价互怼,别再玩堆配置的短命游戏。
技术创新、全球生态、安全信仰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未来谁能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创新体系,谁就能在汽车这场长跑里活得久、活得好。
现在看,奇瑞已经在路上了。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奇瑞这波操作到底值不值得中国制造业学习?
我会说,“反内卷”不是口号,是信仰,是技术、质量和生态的共同体。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摆脱过去被动卷入价格战和短期生存的恶性循环,真正让“创新·智领全球”这句话不再是PPT,而是中国品牌的现实。
也许奇瑞还没到世界级品牌的终点,但就冲他们这股子劲儿,至少已经在世界级赛道上跑起来了。
下一个奇瑞,是不是会从“造车”变成“造生态”?
至少现在,他们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照亮了中国车企的下一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