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测试风波起 车企质疑行业标准

懂车帝测试风波再起:车企集体质疑,行业标准引热议

近期,懂车帝的两场测试在汽车行业掀起轩然大波。先是辅助驾驶测试结果引发争议,随后严寒环境下的混动车型续航测试又遭到多家车企公开质疑。这场"冬测风波"不仅牵动消费者神经,更折射出汽车评测领域亟待规范的现实问题。

辅助驾驶测试:公平性遭多方拷问

懂车帝发布的辅助驾驶测试结果中,特斯拉表现亮眼,而多款国产车型成绩不佳。这一结果迅速引发行业讨论,部分观点认为测试条件存在变量不统一、场景设置极端化等问题。例如,不同车型在"高速避障"测试中面临的光照条件、白线数量存在差异,部分场景设置甚至超出L2级辅助驾驶的安全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测试结果在海外传播后引发连锁反应。有分析指出,这种片面对比可能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国产车企近年来在激光雷达融合方案、实际道路避险数据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这些技术积累在测试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懂车帝测试风波起 车企质疑行业标准-有驾

冬测续航争议:车企集体发声

更激烈的争议来自懂车帝在漠河进行的冬季续航测试。在插混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排名中,问界M7增程版以31.6%的成绩垫底,哈弗猛龙等多款车型表现同样不佳。这一结果迅速引发车企反弹:

问界方面指出,测试前车辆经历了71分钟空调制热,且存在十余次长时间开关车门操作,严重偏离真实使用场景。

长城汽车调取后台数据后,宣布将召开专项沟通会,质疑测试在纯电续航、亏电油耗等环节存在异常。

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公开表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懂车帝测试风波起 车企质疑行业标准-有驾

面对质疑,懂车帝回应称所有测试采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冬季用车场景。但业内专家指出,媒体测试与专业机构存在本质区别。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翔表示:“媒体测试更多考虑传播效果,在设备精度、流程规范性上与专业测试有差距,消费者应将其作为参考而非绝对依据。”

商业合作疑云:行业生态待规范

争议声中,一张疑似懂车帝冬测商业合作价目表在网络上流传。表格显示,不同档位的品牌合作报价从600万至1600万元不等,包含视频制作、传播等权益。尽管懂车帝已发布声明否认"勒索"指控,并表示将追究造谣者责任,但这一事件仍引发对评测行业商业模式的深度思考。

汽车分析师刘昊指出:"汽车媒体与车企存在商业往来是行业常态,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评测公正性,始终是行业难题。"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全球化关键期,建立科学、透明、统一的评测标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行业启示:呼唤专业评测生态

懂车帝测试风波起 车企质疑行业标准-有驾

这场风波为行业敲响警钟。多位专家建议:

建立统一标准: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车企、监管机构制定符合中国路况的测试规范;

强化过程透明:测试机构应公开详细参数设置、环境条件等关键信息;

理性看待结果:消费者需理解测试的局限性,结合实际需求综合判断。

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需要脚踏实地的技术积累,更需要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唯有构建科学理性的评测生态,才能真正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智造赢得全球市场的尊重与信任。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