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欧洲市场,简直成了比亚迪的“新战场”!
一提到“关税”二字,那股子火药味儿就扑面而来。
你说,一个中国汽车巨头,正卯足了劲儿要在欧洲大展拳脚,结果却被高额的进口壁垒挡住去路,这滋味儿,怎一个“憋屈”了得?
实践反复证明,面对这样的困境,光靠“硬闯”是行不通的,得有更精妙的策略。
所以,比亚迪的“下一步棋”——在欧洲建立第三家电动汽车工厂,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目标直指:在未来数年内,让所有销往欧盟的电动车,都变成“欧洲制造”。
这不仅仅是为了规避关税,更是为了在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下,抢占更有利的位置。
笔者的经验是,这种“在地化生产”,是打开高端市场的金钥匙。
那么,这第三座工厂,究竟会落址何方?
消息人士抛出了一个重磅信号:西班牙!
德国《焦点》周刊援引路透社的消息,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西班牙已成为比亚迪的首选。
这消息一出,欧洲各国立马炸开了锅,纷纷摩拳擦掌,想把这块“香饽饽”揽入怀中。
为啥是西班牙?
你可能要问了。
说白了,就是“性价比”!
据消息人士解释,西班牙不仅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发达的清洁能源网络。
你想,办工厂,尤其是电动车工厂,能源成本和环保属性是两大考量。
西班牙在这两方面都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比亚迪西班牙和葡萄牙业务负责人阿尔贝托·德·阿萨今年9月也曾向路透社表示,西班牙优越的工业基础和低廉的电价,使其成为公司进一步扩建欧洲生产设施的理想选择。
这番话,听起来就像是在为西班牙量身定做广告词,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偏爱”。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一位业内人士也冷静地指出,目前这只是“呼声很高”,最终决定还未敲定,其他国家也依然在考虑之列。
预计比亚迪将在年底前就欧洲第三家生产基地做出最终决定,但最终的拍板,还得看中国监管机构的点头。
这就像一场激烈的竞标会,各方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场“建厂争夺战”,可以说是硝烟弥漫。
除了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以及多个东欧国家,都希望借助比亚迪的投资,振兴本国汽车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尤其是德国,几个月前,媒体一度盛传德国是首选。
尽管德国劳动力和能源成本高昂,生产效率未必最优,但其深厚的汽车制造底蕴、庞大的汽车人才库和成熟的销售市场,依然是比亚迪看重的地方。
甚至有内部人士透露,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可能对大众在德国的废弃工厂感兴趣。
想象一下,大众的“旧厂房”,比亚迪的“新梦想”,这场景,够有故事性吧?
那么,为何德国的“首选”地位,似乎有所动摇?
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欧盟内部的投票立场。
德国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投票中,选择了“反对”。
而法国和意大利,则投了“赞成”。
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对华友好,或者说,对中国企业投资持开放态度的国家,在这次“选址”中,自然更占优势。
而那些曾投下“赞成票”的国家,即便在其他方面有优势,也可能因此被排除在外。
这就像一场牌局,你出的牌,决定了你是否能留在牌桌上。
英国本来也是一个有力竞争者,比亚迪近几个月在英国市场销售势头迅猛。
但高昂的人工费用,以及“非欧盟成员国”的身份,都成了其硬伤。
相比之下,西班牙的综合优势,显得更加突出。
目前,这家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的大部分车型,依然需要出口到欧洲。
自去年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来,在欧洲实现本地化生产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比亚迪高管在慕尼黑国际汽车及交通工具展览会(IAA Mobility)上就曾明确表示:“我们正在努力使生产更加欧洲化。”
这句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开疆拓土”的决心。
我们看到,比亚迪的步伐从未停止。
目前,他们在匈牙利建设的工厂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投产,而土耳其的工厂也将在2026年底迎来首批比亚迪汽车的下线。
这速度,堪比“闪电战”。
此外,比亚迪欧洲事务特别顾问阿尔弗雷多·阿尔塔维拉还透露,在欧洲建设电池厂也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要知道,比亚迪电池凭借17.8%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
因此,在欧洲扩张,是其全球战略的必然延伸,就像“水到渠成”一般。
再来看看比亚迪在西班牙的销售数据,那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前八个月,销量同比增长了惊人的280%!
预计到2024年同期,销量将达到100万辆!
这个数字,是何等的震撼!
这不仅仅是销量的数字,更是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赢得认可的有力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最初主要专注于纯电动汽车,但现在,他们也在积极增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
比如Seal U DM-I这样的车型,能够有效规避欧盟的新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选择。
这就像在战场上,除了主攻,还有侧翼迂回,增加多重保险。
目前,比亚迪将电动汽车出口到欧洲,不再仅仅依赖中国本土。
最近,他们已经开始从泰国出口首批汽车。
9月份,约1000辆海豚紧凑型轿车,从罗勇府的新工厂发往欧洲,特别是德国、比利时和荷兰。
这标志着比亚迪的全球供应链布局,正在加速成型。
为了进一步提升在德国的销量,比亚迪也在不断优化市场策略,专注于招聘更多管理人员,并扩大经销商网络。
“贴近客户至关重要。
实现本地化是一个明智的目标。
我们希望在五年内成为欧洲的本土品牌。”
比亚迪市场经理玛丽亚·格拉齐亚·达维诺的话,道出了品牌深耕欧洲市场的决心。
这番话,充满了“落地生根”的愿景。
你以为只有比亚迪一家在“攻城略地”?
那你就错了!
奇瑞、上汽、长安、零跑等中国车企,也纷纷在欧洲投资建厂或计划建厂。
这阵势,简直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集体出海”。
不管最终谁能摘得“建厂桂冠”,有一点是肯定的:对华友好,欢迎中国企业投资的国家,无疑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就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善待外来者,才能迎来共赢的局面。
这场欧洲市场的“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比亚迪的每一步棋,都牵动着行业神经。
它的成功,将为更多中国品牌铺平道路;它的挑战,也值得我们深思。
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舞台的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