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的门口,保安的日晒早已在黑皮肤上刻下了盐渍色的痕迹。我从他们身边走进展厅,带着职业病般的观察惯性,目光下意识地在展台缝隙里找足迹。但此地没有案发现场,有的只是展馆内150家企业的焕新光亮、工具油渍和一群穿着各色定制T恤的“链”上高手们。哐当——有人推着一辆氢能重卡模型经过,那撞击声在空旷的展厅里有点像失误的线索,但我明白,这里此刻没有死角,只有逐步拼接的产业证据链。
每一次产业转型,往往都像一场隐性的案子。表面风平浪静,水面下却暗流涌动。你是不是也好奇:在电动车、氢能、智能驾驶这些热点词反复出现在宣传册的今天,天津的汽车产业,靠什么杀出同质化的重围?靠“链”上的什么环节,才能不断突围、不塌陷?
如果你是那位展台边的工程师,或者身着西装的零部件供应商,你会问自己:咱是链上的主角,还是随时可能被替换的那颗螺丝?转型这道题,谁都要答,但谁又敢说自己永远拿得下高分。
先交待事实,避免被误判成情绪宣泄。事实是这样的——天津汽车产业,正试图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浪潮下完成一次链式变身。2025国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展览会不只是一场商演,更像是一次大型证据现场。车身玻璃、转向系统、三电系统、氢能运输装备、智能底盘……这里的每个部件都不是独角戏,按下一个开关,背后牵动的都是一条条供应链的反应弧。
荣程新能的氢能重卡模型成了众人围观的焦点。现场技术员侃侃而谈,百公里耗氢8公斤、最大续航700公里,市面上的“氢家伙”听了估计会自愧不如。这不是单兵作战的产物,而是链上高手们通力协作、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结果。我打趣地想:如果这些氢车能像现场技术员那样全程满格,那也不用担心夜半断电、货物半路无人应答的工程噩梦了。
产业园区是整个剧本的第二幕。京清汽车产业园拿出了“京津冀协同造车”的操作说明书。“北京研发、天津制造、河北配套”这分工,乍一听像分头行动,其实是闭环里的连环套。园区今年吸引了十几个项目落地,还有几十个在洽谈。负责人底气十足,放话说2030年突破300亿产业规模。现实是,谁都想当主攻手,谁都怕自己只被借用几场球。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据继续补充证据:今年前8个月产量约42万台,占全市接近九成,零部件配套200余家。两年前的产值不足2000亿元,今年已到2600亿,嘴上说稳步增长,心里其实早已是绷紧节奏的暗自较劲。要知道,在这行,产值增长从来不是躺赢,背后常常夹杂着“先烧钱、再拼命”的生存哲学。
我个人怎么看?说到底,所谓产业的“韧性突围”不是钢筋铁骨的硬拼,而是一次次痛感之后的细节再塑。我们总迷信产业要“高端化”,却常忘了这个链子有多少环还锈着,谁在加班打磨那块脆弱的接口。天津当前赖以突围的,无非是三样东西:链条拉长,技术升级,把产业拼图拼出完整闭环。不迷信单点爆破,更不指望哪个天选之子。每一个协作方案,实际上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明天市场变天、需求分崩,链上每一环掉不掉链子?
推演一下内部逻辑。先看“链条协同”这一环——京津冀的分工协作,是典型的组团作战。说是“共建一辆车”,其实是三地各自打磨自己的刀,关键时刻拼起来能不能和谐,还是得靠多轮团队磨合。你让每个产业链主角说自己的地位,张口闭口都是“我们是核心”,背地里不过是担心被边缘化,结果只有市场最冷静,一句话——该淘汰的只会更快淘汰。
再看政策层面的推演。天津的管理部门把政策画得很美,各类《实施方案》和《发展条例》像是产业地图上的路标牌。但现实里,好政策未必能立刻变现。就像刑侦现场再精准的分析,也只能推定凶手,没有绝对定论。条例到现实,中间还横亘着配套、落地和执行力的三道门槛。
最后别忘了绿色转型这块。后市场的二手车拆解、电池循环、车辆回收,现在也成了黄金赛道。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和渤天-远程这样的再制造项目,投资好几亿,目标年产几千辆。看起来是风口,这趟列车其实竞争很凶,稍不留神就是“马拉松起跑五分钟,后劲不足直接趴地上”。
写到这里,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总是被视为“冷静得有点冷血”。其实我们只是明白:任何产业链的强韧,都意味着风险和利益的重新排布。当年的黑白照片里,天津产业人一脸棱角分明。如今他们站在展会灯光下,看得清的是笑容,看不清的是眉宇间的风险自觉。
我经常跟同行开玩笑:咱们是端着放大镜的验尸官,看的是产业体温表和心电图,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产业的生命力靠的不只是血肉,还有这些生生不息的小修小补。我们喜欢讲大势,其实最后能把企业养活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零件”——无论是螺丝,还是某辆氢能车的气阀。
故事的收尾,在于选择开放式的站位。不给绝对判断,因为产业的突围之路并没有最终案发地,也没有盖棺定论的审判书。顶多只能问一句:在“链”上发力的图景里,韧性是靠谁养出来的?是头部企业的资源攒动,还是千家小微企业的负重前行?十年后三地共造一辆车,还有多少零部件会被迫下岗?
换句话说,今晚的展会终会结束,展厅再次沉默——产业链的修补,还要靠明天一早新一轮的试错去填补。你觉得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