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营车用户激增,去年售罄数据翻倍,业内称更贴心

房车这东西,早些年听说张家口有户人家,卖了楼去西藏,用上一台大通底盘的自行式C型房车,说是要边走边活着。隔壁老王还讨论过,“一辆车,能顶一个家么?”——理论能,想象能,但落到实际,有些门道。

宿营车用户激增,去年售罄数据翻倍,业内称更贴心-有驾

年轻人嚷着买房车,朋友圈照片一放,一车两人,茶杯里插着野花。但在青岛住过那阵子,我真切见识到房车的水电麻烦:那边只有个小型营地,晚上得等隔壁阿姨把洗手间门敞着,免得排队。天热了,洗澡难,黑水箱发臭,刚开一周裂开。后来好友莉莉转用宿营车,说“别那么折腾,住几天换个地方还能进城吃顿热乎饭。”

其实不少老司机私下说,房车的‘家’,是伪命题。真到出行,实用的反而都凑合。开房车过闽南小巷,挂道保险杠的,不是福州、漳州那种窄道能随便进。老何修车时常念叨:“有些车,光设备多,毛病也多。卫生间坏了,堵管子比修油门还痛苦。你们别忽略‘省事’!”近几年宿营车兴起,像江铃的微型款,高度刚刚好不卡地库,后排能放倒,铺个折叠床,中途歇脚比单纯的房车自由。设备其实简单到一床一炉头,反倒不操心。

宿营车用户激增,去年售罄数据翻倍,业内称更贴心-有驾

有趣的是,宿营车多数都没抽水马桶这类配置,广受吐槽。但实际上,专业群里常调侃说:“带厕所,技术再好也有堵的一天。”多数没配卫生间的,淘宝上几十块买个便携马桶就行,用完倒掉,毛病少。出门停车能挑卖场、体验区或者加油站,像内蒙古公路服务区,分分钟有热水和消毒,不像房车只靠自己的水泵。家里老人偶尔随车,反而喜欢宿营车能横躺坐坐,晚上也能扎帐篷,外面空气新。

前两年,广州市区查房车停车,大家都知道停车抓得紧,房车被驱赶得远。宿营车就不一样了,和轿车同样尺寸,地库、路边随便来,开累了,正好附近找快捷酒店。房车那种长期露宿方案,实际操作下来,补给成难题。房车用户群里小李说过,去年在云南度假区,一晚上找不到地方倒黑水箱,闹得老婆孩子都说下次改买普通SUV。宿营车没那么多顾虑,想住酒店随时住,想露营就露营,不至于一分钱掏了只能死守车里。

宿营车用户激增,去年售罄数据翻倍,业内称更贴心-有驾

还有段小插曲,前年林师傅修过一台依维柯房车,说车主常抱怨,马桶漏水、发电机起火、顶板渗水,没完没了。相比之下,宿营车修得少,坏了最多是门锁或者热水壶插座。老玩家说“带卫生间的房车,一年顶多用十来次,还折腾,反倒不如假期直接酒店。”

技术方面,房车配置肯定风光,比如带双泵热水循环、太阳能顶板、360度旋转驾驶椅。但维修师傅直言,太阳能板有几回能用足?冬天南方日照短,充不了电,开着宿营车反倒天天插电靠谱点。说到冷门配置,一些进口的宿营车带双层玻璃窗,据说广东接夏天蚊虫少进,但配件难找,断了得等德国邮寄半年以上。

其实宿营车和房车,就像三明和福鼎的小吃,适合的是不同胃口,没对错——北方高速多,房车可能凑合;走城里买菜,宿营车准没错。车友群最近聊到宿营车的国产品牌,听江铃厂销售爆料,“明年要出带嵌入式电磁炉的便携宿营车,能边开边煮面。”但到底用得咋样,大家都半信半疑。

下午饭后邻居顺嘴就问:“你那台宿营车下周去山里?能不能挤仨人啊?我家小表妹问。”我打趣说,能挤,但晚上最好别喝多,转身容易磕头。其实就是这份随性,比房车那种‘家’的格式化,更贴合普通日子。昨晚微信群里还有人发照片,宿营车打地铺,窗外细雨,车里两只猫悠闲打滚。并非没有烦恼,不过比房车多几分选择的余地。

据说深圳那边有家老宿营车,已经当二手卖了,改装成小咖啡馆,车顶养花,偶尔还被误认为婚车。我倒想,日子就得这样,别让车本身成了包袱,怎么舒服怎么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