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后会彻底取消生产燃油车,推动绿色出行成为国家战略的必然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实现全面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这是个大话题,但我最近在公司内部讨论,或多或少都碰到点时间点。说白了,我觉得,燃油车退出的时间不会太遥远,但肯定不是明天明天的事。你问,为什么?我倒觉得,有几个核心原因:政策导向、成本变化、技术成熟,以及用户接受度。
先说政策。从去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规划里提出要逐步降低传统燃油车的产量。去年底,某省宣布2030年后,不再领取燃油车牌照,直接把新能源作为目标。把线性时间拉长,大概20年内,绝大部分城市能看到燃油车越来越少。有人会说,地方政策差异大,也可能推迟,但整体趋势还是明朗。
成本方面。你知道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那套体系,成本一直在上涨。燃油车的热效率提升空间有限,零部件复杂,维修费也高。反倒新能源的电池,在规模效应下,价格快杀到每kWh几块钱的水平。按我的估算,未来十年内,纯电动汽车的成本能比燃油车低个几千块,甚至更明显。长远看,生产成本降下来,用户自然会倾向新能源。那我想知道,听说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护成本比燃油车低15-20%,你信不信?我自己试过,的确如此。
再来,技术成熟也很关键。几年前,续航和充电焦虑还时不时出现,无论是哪家头部厂商,续航基本都能突破400公里。快充技术更是日新月异,30分钟充到80%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多了。其实我也曾经怀疑,充电基础设施跟不上,用户接受度会被限制。结果,规划推行得挺猛,去年我朋友工作的小区,密集新建了10个快充桩,现在出门充个电,七八分钟就搞定。
讲到这里,我也要考虑但里面坑有多深。我最近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些场景不太乐观。例如,偏远地区,充电设施还不够普遍,换句话说,新能源车的敢死队可能还得熬过一段等待期。而且,很多二手车市场,燃油车的保值率还是比新能源高出不少,比如我朋友的小城镇,燃油车还能以70%左右的价卖出,而新能源的二手保值率只有50左右。你说,用户购买时会不会考虑这个差别?我猜,当然会。这也是个不能忽略的现实。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燃油和新能源车。别说车的配置和驾驶感受。拿到手我发现,同一个价,我更看重的是充电便利和后续补能成本。燃油车的油耗,按市区平均8升/百公里算,每升7块,百公里油费56块。新能源呢,按照我的家庭用车日常,电费0.6元/度,一百公里电耗大概15度,差不多9块钱。差了点,但在城市堵车时,能明显感受到电车惬意的静音和平顺。
也不能只看数字,车的体验一样很重要。像我那朋友,开一辆国产品牌的新能源,燃油车切换过去后,觉得打了鸡血——静音、平顺、油门响应快,而且不用担心堵车多耗油。我又想到,那些纯粹喜欢听引擎轰鸣的朋友们,可能还会犹豫一阵。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能不能说,未来有一天我们还能听到引擎的歌声?搞不好,能作出一款复古燃油乐园的豪华定制版,让爱燃油的人还能坚持。
说了那么多,我倒是觉得,新能源普及的最大障碍,一个是换电站和充电桩的布局,还未做到无死角。另一个,是部分车企研发路线问题。你知道的,研发有深耕也有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某些品牌为了赶进度,宁愿用模组化方案,省点成本。但用料和技术没有突破,就跟做题只会套公式一样,走不长远。反之,真正用心的研发,投入大,但可能要等更久才能见效。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某些车企的研究方向,开始关注换电站的标准化问题——不同品牌的充电接口能否实现互通?这其实很重要。再想想,未来买车时是不是还得考虑别的,比如车辆的软件更新能力?你发现没有,车越来越像手机,系统变化会影响驾驶体验。这个数字化比赛,我估计还会持续拉长战线。
前面说的都带点我的猜测。估计未来20年,汽车行业的变化会像手机换代一样快。也许,到了2040年,市面上已没有燃油车了。我自己猜,按目前的政策节奏,早到2035年,国内大部分城市能实现无油状态。不知你怎么想?有时候我觉得,我们还在为油耗提升和排放控制伤脑筋,但下一步,必然是能源转型。
(这段又黎明前的沉寂)到我其实挺好奇:你认为,未来的新能源车会不会也遇到瓶颈——比如电池回收的环保问题,或者充电桩的堵车现象?我觉得,没人能预料到。反正我观察了几次,很多方案都在试,只有真正解决了普遍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我们才能迎来彻底换血的时刻。
希望这场变革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慢。真正持续转型的动力,还是用户需求和国家意志的交集吧。你说,是不是?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