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说说最近闹得热乎的事儿吧——就那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被搅得天翻地覆、老牌燃油车纷纷皱眉头的乱象,你瞅见了吗?
一堆人都在盯着高端六座SUV这块肥肉,合资品牌、那些常年“把持江山”的豪华燃油车商,之前可真是舒服——利润高得离谱,说白了就是躺着赚钱,谁有个大号六座SUV,谁就能在市场上横着走。
可是好景不长,新能源风口来了,仿佛一阵龙卷风,不管你是谁都得跟风,否则可能就要被卷走。
理想汽车和华为问界这俩“搅局者”,本事不小,靠着增程混动技术,不讲武德,连着几年打了个翻身仗,成功分了不少羹。
到现在这个节点,2024年主流六座SUV销量都八十多万了,有人甚至大胆预测,明年突破百万也不是空谈。
这增长速度,啧啧称奇啊,想想都让人生羡,其实背后有不得不说的原因。
政策上二胎、三胎越来越普及,生活水平嗖嗖地往上涨,一家人出门,经常得带上老人、娃和一堆家当,大SUV、MPV的需求也就水涨船高。
六座SUV应运而生,成了大家争抢的新宠,空间够大、通过性强、实用性拉满,谁不爱?
到这儿,貌似市场格局已经定下来了,各品牌都在自己的“安全区”吃着香甜的蛋糕,可偏偏,这时候杀出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主儿——吉利。
银河M9,这名字一听就挺有未来感,上市时间定在九月,价格一放出来,网友炸了锅。
起步价17万出头,直接打破大家对“大车必贵”的刻板印象,预售当天,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四万多辆就这样被抢走了。
实打实地刷新了“六座新能源SUV”的市场节奏。
而且吉利还给了个大惊喜,正式价格再降两万,就是这杀招,把同行们看得眼花缭乱,心里直打鼓。
你说以往呢,合资五座中型SUV动辄就是十七八万以上,价钱吓退不少家庭主力。
顶配版本居然也比主流贵族品牌便宜,四驱加三电机,智能驾控,再加上AI脑袋,好家伙,说是不喊“旗舰”都不好意思。
这让华为、理想这些领头羊心里怎么想?
估计心头咕咚咕咚直跳,谁都担心市场地位受到挑战。
毕竟以前主流六座,什么理想L9、问界M9,标价直逼三十万往上走,普通消费者一看只能无奈摇头。
吉利银河M9横空出世,把这个高溢价的泡泡给戳破了。
低价高配,不玩套路,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买大六座,不必再勒紧裤腰带。”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像在给市场“打气”,让大家觉得新势力并不是高不可攀,有能力把价格拉下来,也能保留智能科技和个性体验。
这波操作,劲头真不小,吉利不仅想卖家用车,连那“奶爸专车”的标签都不想要了。
人家说了:“我有全域AI体系,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都有,谁还规定大六座只能是家庭用车?”
科技感、个性化,这才是打破圈层的关键。
这么搞下去,原来只能身份象征、圈层限定的“大六座”,明天说不定就成了普罗大众的新标配。
你细品吉利这波,是不是有点“野心”味儿?
看着银河M9在预售期一天爆四万单,业内多半都在琢磨:这是不是说明吉利已经开启了新能源汽车普及新时代的大门?
其实,吉利银河系列这几年爆款连着来,M9这个“现象级”热销是水到渠成。
李书福这位老司机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次他当真想挑战几十年来的豪华车定价权,给老百姓争口气。
有点像带头揭开游戏规则,让更多人享受到新能源的红利。
而且说实话,吉利还挺懂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是一味堆配置、拼账面参数,而是要抓住广大家庭的核心痛点。
空间实用,价格亲民,科技体验,颜值过关,一样不少,这才是“全家桶式”造车理念。
要这么看,银河M9热销,就是背后战略的直接体现。
曾几何时,买SUV要面临买燃油、买豪车、买品牌溢价,要不是钱包够鼓,谁能实现“六座梦”?
但市场总需要一些坏孩子,敢于踢场,把牌局重新洗一遍。
这次吉利银河M9,算是给新能源SUV的价格体系来了个“大扫荡”。
谁还敢拿“大六座=高价、旗舰=高攀不起”去吓唬消费者?
这回真要重新算账了。
同样情况下,理想和华为就不能只凭增程和智能当王牌,没点价格诚意,顾客是不是得犹豫再三?
大伙其实心里都清楚,新能源车不再是“可能会很贵”的代名词,也不再需要被技术溢价和品牌光环绑架。
消费升级是趋势,但消费多元才是出路。
吉利试图用银河M9扭转大家认知,“买车要实用、配置要智能还得买得起”,这不就是市井烟火气里的刚需吗?
看着现在市场反应,“大众化消费”这条路算是被吉利打开了。
话说回来,吉利这招杀入增程与混动的主战场,也能让理想与问界双双加速升级。
一个价格战烧起来,说不定能把全行业逼到产品力和价格的双重较量。
哪家都不敢再傲慢,大家都挤着卷技术、卷价格、卷服务。
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六座新能源SUV的门槛还要进一步下降,谁家买车都能像逛超市一样,随性挑选、不用再忐忑。
有意思的是,吉利银河M9不仅在价格上玩了“下探”,配置也在智能化上卷死同行。
全域AI体系、大屏智能座舱、高阶智驾,谁不眼红?
说真正的智能化体验,这波吉利赶超不少漂亮话喊了半天却交不上的新势力。
消费者也学精了,你今年便宜、明年升级、后年又有新花样,谁还愿意永远跟着品牌溢价跑?
这场“技术迭代+价格战”混合着电动车大潮,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外界分析师都说,吉利银河M9如果稳定住当前动物凶猛的订单量,今年新能源SUV格局肯定会变。
市场多份精彩,主动权往往归敢于创新和敢于降价的企业。
当然了,狂欢过后也有隐忧。
利润下探会不会让车企更难过日子?
技术路线之争还远没完结,谁的方案更靠谱,谁能保证可靠性、实用性和性价比并存?
这些问题等着跑一圈,再见分晓。
不过就当前来看,吉利这一波套路,真的把市场搅得不再无聊。
咱们试着再换个角度想想,银河M9的定价策略,其实也照见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变化。
以前觉得买车要“身份感”,现在更在意“性价比+体验”,技术是铺路,价格是门槛。
谁能把门槛压低,谁就是王者。
这两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火到国外都得关注,吉利这步棋要是走对了,国内市场的“价格锚点”很可能就此被重塑。
那可不是一个品牌的胜利,而是所有买家的狂欢。
当然,说得热腾腾,谁都知道一款车型的热销能不能长红还得看续航、可靠性、售后等一堆硬核指标。
啥都好,就是得让老百姓用着安心,开得舒心,不然一阵风热过,大潮退去还得靠实力说话。
今年江湖真的不一样了。
新能源车市场游戏规则彻底翻新,“六座车不贵”、“家用车也能有科技感”,谁不想像买家电一样随手带走?
消费主力正在下沉,品牌厮杀不能靠吹牛,客户一句“真的划算吗?”就能让所有光鲜泡沫消失。
咱总结一句,说到底,吉利银河M9是靠看似简单的“低价高配”攻击市场,把虚高定价的铁板踩出窟窿。
大胆、直接,也挺有智慧。
李书福就是想告诉你,这市场玩的是实力不是套路,国民品牌发力能否带动整个行业良性循环,很快见分晓。
好了,多说一句,各位怎么看吉利这一出硬核搅局?
你愿意让智能、个性、实用成为买车的首要类型吗?
留言聊聊,比比谁的观点更带劲。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