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要来了,老车主焦虑,技术升级谁兜底

每到汽车圈风起云涌的时候,固态电池基本就成了全网热搜。以前说新能源都是说电比油省、加速快,现在一个个都是盘技术细节,啥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爆炸,就差把实验室那套搬到小区门口。你说汽车,最后到底跟手机是不是一样,也要搞成一年一更,谁用旧的谁是冤大头?

我猜新能源车主这两年最难受的不是电池掉价,不是续航焦虑,而是刚贷款把车买回家,就被下一棒技术“安排”得明明白白。固态电池一出来,官方宣传1500公里续航秒杀在售的电池车,“你那车刚跑700,隔壁下单的新车跑一半中国”。这换谁心里不得嘀咕:“早知道就等等!”可你等等等,技术永远在路上,市场却让你一边等一边打骨折。之前2020年花小20万买的电车,朋友都觉得你走在潮流前线,现在二手车市场问报价,直接告诉你“这车没行情了,过时了”。买新车怕被收割,等新技术又怕一等啥也捞不着,这亏,谁不心疼。

你要说现在新能源技术倒逼老车主成了韭菜,也不全是夸张。试想一下,这两年主流电池技术其实没啥本质突破,还是围着液态锂电池下功夫,都说自己有快充有安全,拼到最后其实都差不多,剩下的就是拼政策和补贴。液态电池的极限说白了大家心知肚明,密度卡在200Wh/kg,好点的做到220,没多久又说快到头了。原来买车觉得千载难逢,转眼看新闻,“固态量产就在眼前”,你这两年内买的当场变成“镰刀下的韭菜”,谁看了不默默流泪。

可是你要问,固态电池现在真的能摆脱这些技术桎梏么?往上一扒,各种说辞一箩筐:“安全性一流,实验室循环上万次,理论寿命十年以上,还不容易起火。”科技圈喜欢把话放大,车企也乐意让你跟着憧憬未来。但是技术说到底,实验室和量产之间隔着几条街,什么“万次循环”,一落地量产又是别一回事。回头想想丰田2017年信誓旦旦要让固态电池上市,结果呢?这几年日本经济新闻天天唱高歌,实际产品一个都没见着。国内一帮技术大牛天天发PPT,股民一激动就把固态电池概念拉高,股票你买了,车还是买不到。

那问题来了,如果年底真量产了,几千万现有车主怎么办?是不是都得认倒霉?每逢新技术普及,旧东西就成淘汰品,还不是谁都被割?燃油车时代这样,淘汰国三、国四,一夜之间城区限行,车主还不是一脸懵?现在新能源火了,不是因为电池技术突飞猛进,是政策和补贴把热度推上去,厂家也都在拼命造梦,谁搞出名堂谁是老大。可等新技术真上市,就没人管老车主那点委屈。厂商一句“技术升级”,你这车就快变“不值钱”,谁还买?涨价跌价,都只认最新“硬通货”。

其实根本问题,一是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普通人心理承受。手机一年两代你还能忍,汽车动辄几万十几万投资,这么玩谁顶得住?二是这些“高科技创新”,到底是不是立马能改变生活?媒体和资本市场一捧上天,品牌一宣传,科技泡沫就来了。固态电池刚有风声,行业就一窝蜂地炒概念,作坊老板都能做出实锤。这几年什么石墨烯电池、钠离子电池天天登场,现在又是固态电池轮盘,技术永远在路上,但新老技术交接期,没人替你兜底。你想要用老车,厂商早早告诉你“时代过去了”。你想等新车,资金成本摆在那,等来等去车价只涨不跌。技术发展太快,用户成了“时代夹缝”,没谁乐意这样。

再往深了说,新能源本身的变革就是资本+政策的双重驱动,这跟技术有没有突破,还不完全一样。你说固态电池能不能半年之内量产?可能有部分厂家能做小批量演示,但真正让几千万用户拿到手,只怕还远着呢。就算年底咪咪量产,能用到你车上的要好几年。中间你车早已贬值,补贴没了,二手市场杀跌,你多花了的钱算谁的?厂家笑呵呵,投机机构赚一波,倒霉还是用户。细品起来,新能源买车像买期货,不光买产品,还买未来希望和风险。吃瓜群众想赌明天,往往踩雷。

但是换个角度想,假如技术不迭代,市场就死水一潭。你嫌生怕被割,厂家也怕打水漂。新能源要想站得住脚,肯定要持续升级,你说液态电池搞了这么多年,安全、能量、成本都快天花板了,不创新行不行?但说了创新,成本和工艺又是难题。量产就是最大坎,现在说固态年底登场,我信试验能拿出来,小规模装机也能做,但能不能 cost down、能不能普及到十万、二十万的家用车,还得打个巨大问号。高端市场先吃螃蟹,大众用车还要再熬。而你早买早亏,晚买又等不到头,最后还是赌心态。现在的风声,炒作的成分多,实质突破还得时间。

有人说了,新技术就是要淘汰旧玩家,你站在进化的浪头上必须等风浪更大。可是真正落到你个人身上,这不是嘴上说的励志,这是扎心的现实。将来如果量产固态电池车型五年内大面积上市,前两年买液态电池的那些车,价钱立马半折都难卖,车商直接一句“没人要了”。旧技术的车主不是不愿意追新,而是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节奏把你套牢,耗损的不是钱,是选择权和安全感。

你说,怎么解决?难道要等技术完全“成熟稳定”再买车?那谁推动市场?还不是靠一批喜欢尝鲜又愿意被割的勇士。其实每一波新技术落地,刚买的人都被割过,等过气了又装作无所谓。炒股也是这道理,谁能把握节点就发财,大部分人还是被收割。而汽车变革,比手机和股票还复杂,成本巨大,信息滞后,等你反应过来,厂商早换包装了。

固态电池量产要来了,老车主焦虑,技术升级谁兜底-有驾

回头看整个行业,其实全世界的玩家都在这条赛道上拼命。丰田说几年内,宝马喊两年后,国内“宁王”、比亚迪,个个都开足马力抢头牌,媒体一天一洗牌。可等到最后真成规模,让大多数车主能实惠,还需要更多时间。现在的“固态年底量产”,更多是行业的“试水”,真正把价格打下来,把技术普及到大众家用,还得一步步踩扎实。这种技术演进,肯定会让一部分老用户受损,但止步不前又对社会没好处。你说,完全不被割有可能吗?只能说,心态放宽些,别太梗着买贵买新,普通人没几个能踩对节奏。

当然了,厂商是不是应当给老用户更多保障?比如提供更新服务、置换补贴。可现实是,车企更关心新用户和市场头牌,管你旧车贬值?资本从来只算回报不管感情。每次行业革命,一定有人被遗忘,被炒作,被当韭菜,历史轮回没人例外。但别忘了,谁也不能阻挡进步。你不选择,就只能等别人帮你做选择。科技和消费变革,就是一场“谁跑得快谁收割”的运动,我们只是跑道上的一粒微尘。

固态电池量产要来了,老车主焦虑,技术升级谁兜底-有驾

最后你问我怎么看这事,其实人要有自嘲精神。挡不住技术浪潮,韭菜总有收获和割的命。能做的就是心里头认清大局,别想一步到位,不追盲目新潮,也不掉头自怜。自动当自己“韭菜”,反而能坦然面对每次变化。汽车圈这碗水装不下所有人的渴望,技术升级总会有受伤的那一拨。早买早享受,晚买晚廉价,每个人的决定不过是时代里的一粒沙。你说“固态电池”要让多少人变成韭菜?其实每一次技术变迁,都会有人掉进坑里,也会有人踩新高,这才是科技推动社会的常态。心态稳一点,别忘记,后浪再猛,它也是你的明天。

固态电池量产要来了,老车主焦虑,技术升级谁兜底-有驾
固态电池量产要来了,老车主焦虑,技术升级谁兜底-有驾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