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又上一层楼,订单连破纪录
我刚刷到雷军的最新动态,小米汽车才上市一年出头,已经交付出去30多万台车了,这成绩说出去谁不服?还记得最初,小米不过是个手机大佬,谁能想到转行造车,一上来就是两款车型SU7和YU7,一路杀疯。更夸张的是,YU7刚开始交付就进了热搜榜。公司今年干脆把目标调到35万辆,完全是不服输的态度。
大单不断,数据刷屏,SU7和YU7轮番炸场
这不是吹,小米的销售数据,妥妥地震了一地眼球。SU7来了个开门红,单款车型交付破万,用了才三个月。业内别家理想汽车,做到这步还用了整整一年。卷得飞起的小米,用了一款车型就碾压了同期的新势力全产品线。什么“轿跑难卖”?在小米这都不成立!接着轮到YU7出场,表现更猛,只用1小时,订单量竟然比蔚来、小鹏全年的销量都还多,直接把理想一半年的“存货”拉平。这速度,堪比“下单秒杀”,根本停不下来。
爆火背后,产能焦虑和“等车党”的抓狂
但,风头正劲的同时,吐槽也多了。不少人入手小米车,心态全靠“等”。我看了数据,有人等车得近14个月。YU7的几个版本,从33周到56周不等,用时间丈量耐心,真就成了“等一辆车,谈一场长跑恋爱”。SU7好点,但也得排队8个月。眼看着新订单越攒越多,光手头“欠债”就超过35万辆,工厂一个月拼尽全力也才交付2.8万台。这个速度,“清仓”当前订单要一整年半。只要哪家供应商打喷嚏,产能就得感冒。
市场风云,老友变对头,友商撬单出奇招
订单太多,也招来新麻烦。各家对手轮番开撕,蔚来、阿维塔、极氪等厂牌,纷纷祭上“换购补贴”,只要放弃小米转头投奔,5000块现金送到手软,退订补偿拉满。可不止这一招。有销量员当场掐指算法,说等YU7拿到手国补取消、旧车贬值,买小米就得亏钱;还有人当众摆烂,特地播一个小米车卡顿小视频,只差说一句“你看看多不靠谱”。
雷军奇招反制,推荐友商,底气十足
有趣的是,雷军不讲套路,直接建议大家赶紧买别家的G7、i8和Model Y,说自家还得慢慢等。听着像放水,实际上哪儿有真让准客户跳槽?买SU7的人,冲的本就是“等得起”,为了新鲜感颜值也能排队。副市场、小圈子那些“期货”玩的比豪车刺激,小米的产品力就是这样让人死心塌地。
反观特斯拉降温,小米后发制人
特斯拉Model Y,这几年在国内的日子其实有点难,3月冲高到4.8万辆,4月跌到2万出头,5月又拉回2.5万,平均起来比去年缩水了七成多。这一升一降,说明啥?说明现在的消费者胃口变了。小米懂国人需要啥,拿捏得死死的,配置、性能、外观都顾到,连情绪价都算进去,“有面儿有料”,买账的人自然不少。说实话,能被“友商撬走”的,大多是急着用车的,真心粉绝不会走。
阵容扩张,矩阵计划已曝光,“围剿战”未完待续
更劲爆的是,最近曝光的小米新车谍照让人兴奋。新能源SUV和两厢小车,正在秘密研发。等到小米的产品线像手机那样齐全,市场上的围剿只会越来越激烈。那时候,谁还能轻松拉走小米的客户?现在的每一步,看着都是铺垫,等到矩阵成型,市场局势可能要彻底翻篇。
小米的“慢困惑”,其实是绕不开的“快烦恼”
回头一小米汽车这场爆发跟慢与快赛跑无关。慢,在产能、交付上真难解;快,在市场认知和口碑扩散上已一骑绝尘。围堵、比拼、抢单、补贴、黑幕……一切都像现实版的“商战大片”。但有一点不会变:只要小米继续端出更有诚意的产品,等车这点事儿,真不算啥。大家都等着小米还能创造多少让人惊掉下巴的新纪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