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火了,国轩高科连板,MG新车限价创新低

最近啊,固态电池板块又一次成了资本市场上的大热门。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国轩高科这两天股票直接连板,表现得相当硬气,杭可科技、先导智能这些头部公司也都接连大涨,就连关联的电池ETF(561910)过去五个交易日都涌入了近九千万资金,规模一下子蹿破了十个亿。这种火热劲头,市场里的资金不用多说,闻见风声就全往这条赛道赶。讲真,现在市场上的主要风口和题材,一旦出点成绩或者新突破,资金也愿意“豪赌”一把,固态电池这波就很典型。

为啥大家突然这么看好呢?很简单,消息面给了重磅利好。国轩高科突然甩出大招——他们家的准固态电池已经实测在多款车上,能量密度拉到300Wh/kg,续航轻松超千公里!预计今年底就能批量搭载到车上。要知道这种能量密度和续航表现,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现在实打实测出来,等于是在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打了一针超级强心剂。紧接着半年报也秀了一波强劲业绩:营收接近两百亿,净利润大涨,现金流净流入暴增,这些数据全是硬指标。要是把业绩和技术放一起看,国轩高科确实做到了“科技赋能业绩”,这在动力电池领域绝对是可以拉出来说说的。

再看看数据,上半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使用量大增85.2%,全球市占率也涨到3.6%,国内装机量更是蹿到5.18%,排第四,比去年同期提升不少。在前十五家电池厂商里,他们的增速是最快的。说白了,无论从技术突破还是业务增长来看,国轩高科都算是国内最有冲劲、最能打的电池“黑马”。

固态电池火了,国轩高科连板,MG新车限价创新低-有驾

除此之外,他们在产业布局上也是下了血本。南京和芜湖各搞了个20GWh的新电池基地,总投资不超过80亿,说起“大手笔”,这就是妥妥的实业投入,把钱和生产线都砸下去,未来的产能也有了保障。其实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就是一块“硬骨头”,谁能在产能和技术上率先掌控全局,谁就有机会成为这个产业里最大的赢家。

不过眼下真能让半固态电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却是上汽MG。MG4半固态电池版,限售价直接拉到9.98万元,12月就能交付。这种价位基本把很多合资品牌都打趴下了,群众基础一下子激起来。上市预售一天订单就破万,爆款相完全藏不住。MG这种操作,甚至比技术进步还要来得更刺激,因为直接让消费者尝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好处:续航更远,价格更低。汽车产业有个规律——只要价格下来、体验提升,新品很快就会有跑量效应。

不仅是上汽,其实大厂们都在憋大招,宁德时代、广汽、上汽这些头部企业公开了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至少八家电池企业都搭了中试线,产线规模大约在0.3GWh。这个数据很关键,因为从中试线到量产再到商业化,普通投资者应该抓住的机会就在“反复发酵”的这个阶段。每到关键节点,相关公司的股价就容易被预期拉动,短期强势、中长期看成长,不少资金就喜欢趁着这种节奏反复炒作一把。

其实,仔细看一看今年的行业数据,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点。比如A股固态电池指数里,总共54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有32家实现盈利,22家亏损,整体净利润同比暴涨33.77%。营收前三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城汽车,但净利润增幅最大的反倒是杉杉股份、豪鹏科技和有研新材,增幅全都超过200%。这就说明什么?行业正往“头部集中”的方向走,中小企业的分化越来越明显,龙头的品牌壁垒和赛道优势越来越强。

固态电池火了,国轩高科连板,MG新车限价创新低-有驾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其实固态电池指数净利润前十的公司,大多是电池ETF的成分股。这种ETF跟踪的是CS电池指数,里面有超四成权重给了固态电池企业,说白了就是买一只ETF就能把整个板块全吃下。如果你不是做个股选手、对波动比较担心,ETF这种全行业覆盖的方式确实是更靠谱的上升贝塔。

固态电池火了,国轩高科连板,MG新车限价创新低-有驾

资本的善变,科技板块其实已经炒到高位,创新药还算中性,但固态电池这口锅目前历史估值洼地,比过去70%以上的交易时间都低。也就是说,行业故事差不多,估值却更友好,同样的炒作周期里,固态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明显。资金的真实想法就是:哪里有新热点、哪里有技术突破,哪里业绩会爆发,就往哪砸钱,现在这波多头行情就是这么来的。

你可能要问,固态电池为什么突然又这么火?其实原因挺简单,正好赶上行业的“三重共振”:政策在努力铺路,技术突破不断出现(续航、密度、成本都下来了),资金也不断大规模进场。这三股力量一合体,谁都不敢落后。更重要的是,市场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每一次板块小幅回调,其实都可能是布局机会。你知道吧,投资就是在估值低、增长快、有爆发点的时候勇敢下注,而不是跟着高位瞎冲。电池这个赛道,长期来看还是有景气度的。

当然了,并不是说固态电池没有风险。最大的难题还是技术瓶颈和成本控制,越是想把新技术用到“大众化”,越是考验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比如现在半固态能做到一千公里,批量交付肯定还得看产线是否稳定、良率是否够高,还有能不能把售价一步步压下来。很多企业炒概念的时候行,真要做到大规模商业落地,就没那么容易。所以说,这波固态电池的行情,既是资金合力推动,也是产业真实变化决定的——不是靠嘴皮子,还是要看硬实力。

说到硬实力,其实动力电池领域里谁最强,宁德时代、比亚迪毫无疑问是老大;国轩高科最近崛起,也是靠技术和产能拼出来的;MG能靠价格取胜,是因为战略布局够早;别看有些公司一时风光,真正长期做大的还是那些能持续创新、能吃住亏损的企业。行业分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未来赢家只会越来越集中。

再说说普通投资者怎么应对。现在固态电池行情又起来了,大多散户容易追高被套,或者一跌就怕得要命。其实,这种科技行业的投资节奏,关键是看估值和行业趋势,你要盯牢头部公司,别轻易跟小票“搏命”;如果不会选股,又怕短期波动太大,电池ETF这种“一揽子买入”的方式也值得考虑,减少个股风险还能同步行业成长。

回头看,这波固态电池行情,其实既源于技术突破的“硬支撑”,也有市场资金的“软推动”。行业一年里到底能走出几个十倍牛股,归根到底还是看谁能落地!中国制造业这几年已经证明,一个新技术如果能持续突破,真正做到量产,价格又能打下来,就能变成“国民级应用”。电池这个产业属于基础设施领域,谁赢了固态电池,谁就押中了未来能源革命的最核心趋势。

最后想说,固态电池的这一波行情不会一蹴而就,炒作热度会反复拉锯,成熟之前肯定还要经历技术更新、市场博弈、政策调控。普通投资者不用着急,也别过度乐观,抓住主线、站稳龙头,适度布局、理性加仓,等待行业实实在在的增长落地。等到那一天,谁抓得住,谁就真的吃到新一轮财富红利。现在,就是最关键的观望和布局时期。

固态电池火了,国轩高科连板,MG新车限价创新低-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