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浪潮奔涌向前,本应载舟,却也时有覆舟之虞。此次上海车展,宝马的“智能化”表演,与其说是科技的盛宴,不如说是消费主义的又一场狂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令人不禁想起《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见识短浅,以为自己眼中的方寸之地便是天地的极限。
宝马的“中国专属”定制,更像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华丽的辞藻背后,是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他们深谙“中国速度”,却似乎忘记了“中国智慧”的核心——以人为本。如同《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舍本逐末,终将迷失方向。
四个屏幕联动的交互界面,信息过载,驾驶者的注意力如何集中?这难道不是为了所谓的“科技感”而牺牲了驾驶的安全性吗?“自由裁剪”的中控,更像是一种虚假的赋权,最终沦为摆设。正如古人所云,“画蛇添足”,过犹不及。
将AI大语言模型植入车内,美其名曰“出行伴侣”,实则是在驾驶过程中增添了不必要的干扰。试想,在紧急情况下,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更快,还是AI的算法更快?“用车专家”的噱头,掩盖不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鸡肋本质。
这并非对科技进步的否定,而是对过度包装和伪需求的批判。汽车的本质是交通工具,安全、便捷才是其核心价值。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华而不实的功能上,无异于舍本逐末。
与其沉迷于“智能化”的幻梦,不如回归汽车的本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价格,让消费者真正受益。正如《老子》所言,“少则得,多则惑”。返璞归真,方能大道至简。
希望车企能够真正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而不是用炫目的技术来掩盖产品本身的不足。让科技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而不是收割智商税的利器。勿让“智能”沦为“智障”,勿让科技的进步成为消费者的负担。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智慧”,这才是科技发展的正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