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闯最近跟小米彻底“分手”了,还是那种拉黑手机、汽车,什么都不要的绝决。说白了,人家直接发话:以后小米的东西碰都不碰。一句话把一群吃瓜群众整懵了——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消费者和品牌的价值观撞车”,还是说,小米的汽车真有啥不能说的“毛病”?
这事其实一点都不突然。闫闯自己玩车这么多年,对车的毛病向来有一说一。小米刚杀入汽车圈的时候,他算是早期支持者之一,自己的那台小米YU7买来也不是白玩的。可这几个月用下来,闫闯发现后排碰到颠簸路,门板里就“哐啷哐啷”像小铁珠撞塑料片。听上去挺儿戏的,但他自己评价都快有点无奈——以国内现在的制造水平,这种问题不太应该还在新车身上出漏子。
一开始,大家可能觉得:你一个人遇上了,说不定是倒霉瓜。有的人买新车小毛病多,也正常。可是网上一搜,发现这不是“独苗”,自从九月开始,不少YU7车主在社交平台都留言,说自己也碰到类似的异响。有的说维修之后还在响,售后方法主要就贴减震材料,换汤不换药,离“根治”还差着一截。不少人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批量问题了?
真把这事推向大舞台的,是另一位车主“马锐拉”。这哥们头天就发了个长文@雷军,讲自己车的异响问题多次修了一直没好,售后就是各种折腾。不仅如此,他还号召同样有问题的车主一块发声,意思很明白——大家别沉默,一起让品牌重视。闫闯第二天直接转发了这篇文章,并宣布自己以后彻底不碰小米产品,算是给这事“盖章了”。
有意思的是,闫闯对小米汽车不是第一次“嘴下留情”。今年年初,SU7 Ultra车型宣传“挖孔碳纤维机盖”,闫闯就说那空气动力学吹得过了,还建议小米别总拿什么“车规级纸巾盒”出来当卖点,做实事才靠谱。而且之前辅助驾驶系统出过事故,他也公开说希望品牌别装死,多公开数据说明改进。换句话说,闫闯一直都属于理性吐槽党,不是为了蹭热度,也不是光怼新势力,他是真实用之后才有话说。
这下可好,他一个“永不碰小米”,立刻引发汽车和数码圈双重讨论。不少车主和网友表示理解,说闫闯敢说真话,比那些遮遮掩掩的公关好。还有车主晒出自己的经历:售后查了半天异响,根源全靠猜,最后就是贴材料。而有的人则说新势力品牌本来就有阵痛期,毕竟启动阶段,难免有工艺磨合问题,给点时间也是正常。但是也有人反馈,小米售后速度还不错,就是对部分问题的处理思路要更踏实点。
还有理性网友专门出来调停:不要把一个人的不爽等同于全国车主一起不爽,也别拿一辆车的问题就把整个品牌否了。关键还是要看厂商能不能正面回应和解决问题,别光嘴上搪塞,用户可不傻。
说到底汽车和手机买卖是两码事。汽车不是一千两千块的小玩意,买一个得掏二三十万,还直接关系出行和安全。这个“异响”问题看似小,其实反映出用户对于品控细节、售后响应速度的高度敏感。最近连二手车商都说,有地区小米YU7二手车价格出现小幅下调,主要就怕异响问题被放大影响流通。当然,这情况目前还不算太普遍。
真正值得小米警惕的,不是某个车小毛病还是大故障,而是用户对你品牌信任有了分歧。过去小米一直打“为发烧而生”、“工程师文化”,看起来很硬核。问题来了,车友在实际用车中遇到品控问题,品牌到底是正面看待还是模糊应付?
其实车主们反应的异响,多半和门板里塑料件、金属结构很可能有点装配不精细有关,说白了不是啥无法修复的大毛病。但说句实话,大家不满意的核心不是你车响还是不响,而是“你品牌对问题是不是在乎”,“你有什么行动和沟通”。有不少车主说多次反馈都没有收到明确答复,也没看到小米到底认不认这事是个大面积问题。而有些竞品,比如理想、蔚来,遇到类似问题会主动排查、公开解决思路,小米相对来说行动还挺保守。
闫闯说“价值观不合”,其实就是对问题优先级认知不一致。站在用户角度,细节和透明沟通应该排第一;小米这边可能觉得整体产品进度和供应链安排更重要。这俩思路不同,品牌就容易掉进信任“黑洞”。很多新势力起步阶段都容易遇到这坑,但聪明的品牌都会认识到,用户最在乎的是诚意和行动,不是你手机系统都能升级,车响了只会“让工程师看看”。
信任这种事,就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可毁起来一夜之间。汽车品牌能不能理解,产品不仅是参数和工艺,更是出行安全和服务保障。闫闯这次和小米闹翻,更像是给新势力敲警钟——别拿用户的容忍当成理所当然。人家愿意当第一批“尝鲜者”,可以原谅成长中的毛边,但你必须用行动证明不是“嘴上工程师”,真把用户当朋友,出问题敢于直面,敢说实话。
目前小米和雷军本人还没有对闫闯和马锐拉的反馈或者YU7异响问题有过公开回应,群众都在等看牌。毕竟现在舆论场不是简单撕逼,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产品有问题能不能解决,品牌沟通能不能透明。小米汽车要是真如当年手机一样,敢于在公众面前正面应对,那消费者的信任就还在。如果还继续糊里糊涂,那这次“闫闯事件”怕是要变成一针醒脑的猛药。
说到底,小米造车是新势力里的一匹黑马,能不能把“工程师思维”落到车上,不光看技术,更看你是不是把车主的生活当回事。毕竟,愿意买首批新车的人不是冤大头,都是给你机会的人。如果你能用行动赢得他们的心,品牌荣光自然水到渠成。如果你只会嘴上功夫,那就只能“雷声大雨点小”了。
最后一句话,“信任不是造出来的,是一点一滴换来的。”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