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主和机动车维修从业者注意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版《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25),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替代 2016 年版标准。作为汽车维护领域的核心标准,新规对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作业要求、周期和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优化,直接影响每辆车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 新规核心变化:更严格,更贴合实际需求 相比 2016 年版,新规的技术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堪称 “史上最细维护指南”:
1、明确操作人员资质
日常维护由驾驶员完成,而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必须由专业人员执行,从源头保障维护专业性。
2、优化维护周期确定方式
一级、二级维护周期不再单一依赖行驶里程,而是结合车辆类别、运行状况、道路与气候条件、使用年限等因素综合确定,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例如:山区、沙漠等特殊环境下的车辆,需缩短维护周期。
3、细化维护作业项目 日常维护新增对防眩目装置、监控装置(摄像头、车载终端)的检查要求; 一级维护强化了对缓速器、蓄电池、全车润滑点的细节要求; 二级维护新增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检查、轮胎换位规范等内容。
4、升级质量保证要求
二级维护竣工后,必须通过严格检验并由维修经营者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期为行驶不少于 5000km 或 30 天(以先到者为准)。
二 维护分级与周期:一文看懂你的车该何时保养
日常维护:驾驶员必做的 “三查” 周期: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 核心内容: 清洁车身、检查安全带、灭火器、三角警告牌等安全设施; 查看发动机油液、制动液、轮胎气压; 确认灯光、仪表、制动系统正常。
2. 一级维护:专业人员的 “润滑与紧固” 周期:推荐每 10000-15000km 或 30 天一次(不同车型有差异) 核心内容: 更换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检查发动机润滑油; 紧固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的连接螺栓; 润滑全车关键部位,确保无漏油、漏气现象。
3. 二级维护:全面体检式的 “深度保养” 周期:推荐每 40000-50000km 或 120 天一次(老旧车辆需缩短) 核心流程: 检测诊断:通过 OBD 故障诊断、制动性能测试等确定附加作业项目; 全面维护:包括发动机排放系统检查、轮胎换位、制动间隙调整、悬架检测等; 竣工检验:需符合 16 项强制标准(如制动性能、前照灯强度、排放限值等)。
三 这些重点细节,关乎你的用车安全!
1.轮胎要求更严格
公路客车、旅游客车、校车等严禁使用翻新轮胎;转向轮花纹深度:客运车辆不小于3.8mm,乘用车不小于2.5mm。
2.制动系统升级检验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客运班线客车等,空载前轴制动不平衡率需≤20%,后轴≤24%,确保紧急制动时不跑偏。
3.排放检测不可少
汽油车需通过双怠速法或简易工况法,柴油车需通过自由加速法检测,排放限值需符合国标。
四 给车主和维修机构的建议
车主:对照新规核对保养记录,尤其是二手车,需确认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合格;日常行车中注意观察仪表报警,及时处理 OBD 故障信息。 维修机构:更新作业流程,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检测仪器,做好维护记录存档,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质量纠纷。
全部评论 (0)